文憑試作文科有條很爆的題目:「必要的沉默」,許多人大呼河蟹,學民說怎麼會呢?對啊,考官只是想考生想像一下,有什麼情況、基於什麼理由把要說的話吞回嘴裏爛在肚裏,這樣的時勢,這樣一思索,最容易聯想到的,不外乎以下幾款:
「今天發生了一件事情,我原想力陳己見,但我得到這官職,本來就是要我揣摸、推銷最後執行領導人的意見,為了保住這沒有實質權力的權位,我最後選擇了沉默。」
「今天發生了一件事情,我原想力陳己見,說老闆你的意見真是膠得可憐,但在我見與老闆的膠見之間,還有偌大的空間,我看見了薪水之必要,租金之必要,我最後選擇了沉默。」
「今天發生了一件事情,我原想力陳己見,不,事情沒這樣簡單,但見台下來勢洶洶,我又以選票謀生,也就沒有什麼己見必要力陳,我最後選擇了沉默。」
「今天發生了一件事情,我原想力陳己見,但那個題目我也只是看了電視新聞三言兩語報導,我原來就沒有什麼己見可言,只不過人云亦云,我習慣了在人家的意見後加個贊,不然就罵人家是腦殘,所以,我最後選擇了沉默。」
看,怎麼會是河蟹呢?不是寫出了為政者不可告人的心聲、沉默背後的醜態,就是沒骨氣沒底氣的窩囊相,考生為必要的前途着想,在這話題必然保持沉默。
想來想去,不寫沉默沒種人,可以寫沉默世故人:
「今天發生了一件事情,我原想力陳己見,但又明知多說無益,徒添不必要的衝突,我不如採用無語的力量,不發一言,不落把柄,反過來讓他猜我的心思,在黑臉和白臉之間,因墮入五里霧中而亂了心神,這叫無聲勝有聲,化被動為主動,所以,我最後選擇了沉默。」
以上,在情人友人得罪不起感情傷不起的人面前,都可以用得着,但城府未免太深,對考生來說太早熟。考官是怎樣出題目的?再不多言就老了,胡言亂語是青春的專利,管什麼必要的沉默不必要的沉默?
(註:梁文道告假,「陀山鸚鵡」本周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