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出席一個公開座談會,特地談到中美關係。這位半頭白髮的大使(中國高層官員中罕有沒染髮)語重心長提醒美國朝野,不要被盟友牽着鼻子走,不要再用冷戰思維看待中國崛起,更不要試圖在亞洲建立類似北約的組織。另一邊廂,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訪華,參觀了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見盡中國黨、政、軍高層,從軍事到政治不知說了多少話。
北京如此逼切向美國朝野發出種種訊息,究竟是為甚麼呢?主要是因為美國的重返亞洲策略步步進逼,令中國備受壓力。
奧巴馬將於本月下旬訪問日、韓、菲、馬來西亞四國,以顯示重視亞太區各國特別是長期盟友的姿態。元首訪問不一定會有甚麼實質協議,但肯定會就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發表聯合聲明,奧巴馬更有可能為主人家說些好話。要知道美國總統一旦對某些爭議表態,等同劃定了政策框架,短期內難以鬆動改變。事實上奧巴馬很可能為東海、南海的主權爭議發言,支持日本及菲律賓立場,要求中國克制。
自從美國表明重返亞洲後,她的一些傳統盟友在區內變得更活躍,對領土爭議也顯得更積極進取。菲律賓近一年多就在南海爭議中擺出高姿態,不但在東盟高𥧌會搞大動作希望推動東盟發表南海共同宣言,更一再派巡邏船到有爭議水域、島礁游弋,並打算建設永久性設施,以否定中國主權。
日本的變化更厲害。2012年上台的首相安倍晉三去年中開始態度越來越強硬,不僅在釣魚台問題上寸步不讓,對戰爭暴行推推搪搪,整軍經武,放棄二戰後和平體制的速度更是越來越快。上月日本政府就決定改變武器出口限制,以方便跟盟國合作研發武器,也為日本國防工業擴展大開綠燈。往下來安倍政府更會開展修改和平憲法的程序,希望令日本變成正常國家,可以擁有正式軍隊和參與共同防衞體制。雖然安倍晉三競選時已有類似傾向,但要不是美國銳意重返亞洲,要保持在亞太區的主要角色,並鼓勵日本重新站起來,安倍不可能走得那樣快,那樣遠。
才短短一年多,美國的重返亞洲戰略已不斷發酵,令區內形勢、角力情況出現重大變化,今次奧巴馬親自東來為盟邦打氣,那些各有所圖的盟友可能會更放肆、放膽挑戰中國。再往下走,美國想在亞太區組建類似北約的組織一點也不奇怪。現時美、日、韓已是鐵三角盟友,而菲美、美國與新加坡之間同樣有重要的軍事聯繫。只要美國再加一點力,多做些穿針引線功夫,那從東海到南海都有美國軍事同盟對準中國,隨時互相支援。這實在跟冷戰中制衡蘇聯的北約很相近,難怪中國最高層有點惴惴不安。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