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鐵回到1979年

坐地鐵回到1979年

【蘋果生活】
【本報訊】港鐵車廂「波形」扶手及「瀡滑凳」伴隨不少人成長。踏入通車35周年,港鐵在多個商場舉行展覽,展出多款列車及車站設備,帶領市民重溫那些年坐地鐵的日子。
記者:梁御和

港鐵車廂內的「瀡滑凳」,是不少市民的集體回憶。 何柏佳攝

「港鐵心繫生活35年展覽」昨日在九龍灣德福廣場開幕,最矚目的展品是第一代列車車廂,包括被稱為「瀡滑凳」的不銹鋼座位,以及被不少八十後當成「遊樂設施」的波形扶手。該設計一直沿用逾20年;至2000年車廂全面翻新後,才變成現今模樣。此外,場內亦展出1979年第一代的入閘機、售票機的複製模型,以及中央控制台的原裝組件等。
港鐵在1979年10月正式通車,最初只有石硤尾至觀塘九個車站。現職石硤尾站務主任、56歲的孟笑薇,在通車後兩個星期加入港鐵任職公關助理,主要協助市民使用購票機及入閘機。她說當年不少市民不懂兩部機的操作,不時有人將紙幣塞入投幣及出車票的位置,最終要職員打開機箱維修。

入職35年的孟笑薇展示美孚站原名為荔灣站。

當年的磁帶車票,現時已被智能車票取代。

招聘如請空姐 月薪1,400

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當年像招聘空姐,須在酒店面試,「一打開門見到有幾百個女仔一齊見工」。面試過程包括量度身高及英文對答等,最後只有她與另外數十人獲聘,月薪1,400元;較當年一個普通文員的平均收入高逾一倍。現年58歲的陳景鴻,也是在79年加入港鐵的「老員工」。最難忘是當年指導一名澳洲女遊客坐車,對方回贈他一個熱吻,令他面紅耳熱。他現已由最初的站務員,升職至中央控制中心經理,負責協調及處理路線的港鐵列車。
近年港鐵站內的商舖面積不斷增加,卻不用向政府補地價,被批評是「賺到盡」。港鐵商務總監楊美珍昨辯稱,指站內的商舖也是服務乘客的一部份,雖有收租,不過「租金越高,服務越多」;又指港鐵一直有提供票價優惠。
近月港鐵事故不斷,她推說港鐵在去年只發生143宗少於八分鐘延誤,是07年來最少,指港鐵整體服務已有改進。

1979年的售票機只收硬幣,也不設找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