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魔警》拍得既淒厲沉鬱又破格震撼,已突破了一貫的警匪片巢臼。導演林超賢在片末特別把整部電影的中心主旨點題:每個人心內都有點黑。這點「黑」,可以是隱藏內心的負面情緒,可以是事過境遷但仍揮之不去的陰暗一面,讓一點濃墨溶入一杯清水之中,就會迅速擴散,以至把原有的景象完全吞噬。
所謂戲如人生,戲劇故事的其中一個功能就是發掘某些我們熟悉,但意識上選擇去遺忘的事情,把它們從頭分解、再重組、以第一身的處理手法,讓觀眾用旁觀者的角度去審視整個故事,這樣的一個較迂迴拐彎的抒事方式,正好讓旁觀者不自覺地以一個客觀的方向去檢視自我,有時甚至牽涉到那不可告人的內在。當你以為所有戲劇情節都只是借題發揮,都不過在小事化大,事不關己,但其實往往更可能是五十與百步之遙。
同樣是戲劇的世界,我喜歡電影和舞台劇兩個各有不同抒事方式的媒介,電影以鏡頭運用演說故事,用特寫角度和場面去牽引觀眾情緒;舞台劇一切事情發生在局限的空間,與觀眾距離更近,且觀眾間接也參與了影響演出的周遭氛圍,而說到牽動觀眾情感的,除了劇本,也就看演員的功力。真正專業的舞台劇演員就能在有限和既定的空間內駕馭時空,真摯細膩地演繹人生點滴。(特別聲明,這裏所指的專業與屬學院派與否無絕對關係。)
自我沉醉
舞台劇《二度告白》所描述的情感陰暗面,雖與《魔警》的內涵相比不可同日而語,但亦隱隱相對,互見關連:兩個演員,兩個角色,卻分別帶出四段悲歡離合、沒完沒了的情感瓜葛、和十年糾纏不清的戀愛關係,劇中提出了連串關乎男女共處的疑問,似是老生常談人盡皆知,試問誰沒有縈繞不去的情感故事?原來懂得如何放手才是到達彼岸的路途,劇中提供了一個答案,但現實是眾生仍往往甘願自我沉醉於其中而不望獨醒。寫五味雜陳的男女瓜葛,身為編劇兼男主角的劉浩翔自是箇中能手,過往他幾套出色作品都是擅於運用輕鬆的筆尖,把觀眾引領到錯綜複雜、嘗到酸甜苦辣的情節(五味之中還有「鹹」,也是他寫作專長);至於女角鄭至芝,演技出采、形象百變,一劇盡飾女友人妻小三怨婦,無不絲絲入扣。此劇去年首演便贏得一致好評,今回梅開「二度」,賣個「告白」,電影舞台,紅梅綠柳任君選擇,真誠推介。
【一言棠】
撰文:歐錦棠
除表演藝術,也酷愛文字、影像及武術,其文章往往一針見血。
本欄逢周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