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祖堯該看的兩齣電影(記者 陳沛敏) - 陳沛敏

沈祖堯該看的兩齣電影
(記者 陳沛敏) - 陳沛敏

昨日,讀到剛獲續任的沈祖堯校長,在網誌大談他正思考未來的角色,又強調將致力深圳分校承傳中大核心價值,不禁想:不知沈校長有否入場觀看中大電影節播映的兩齣電影?
中大最近舉行「博群電影節」,選映的其中兩齣電影,都與加州柏克萊大學有關。一齣是1990年的《Berkeley in the sixties》(柏克萊風雲),以美國社會變革的60年代為背景,講述柏克萊大學的學生運動。在言論自由運動中,校方抓了幾個學生,卻引起更多學生接力,並宣言:「你如何對付這些人,也須同樣施於我們身上。」六千名學生和平包圍警車,脫鞋站在車頂上,從希臘哲學講到法國大革命,直至車內同學獲釋。
另一齣是去年的《At Berkeley》(直擊柏克萊)。四小時的紀錄片,據說在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的門票一早售清。電影記錄了柏克萊的校園生活、課堂的學術討論以至校方高層會議的眾生相,高潮是2010年學生抗議大學削資,佔領圖書館,校長辦公室職員嚴陣以待。與前者的六十年代對照,是今時今日這家左翼自由派重鎮的「平民精英學府」,如何在政府削資的大環境下把持教育理念。
中文大學校董會前日宣佈,沈祖堯續任校長,至2018年6月30日。昨天,沈校長發表了他獲續任後的首篇網誌,表示正思索未來幾年他在中大的角色,又強調致力深圳分校承傳中大核心價值。
早前中大校董會成員范國威表示,中大與深圳市政府簽署的辦學協議規定,中大深圳分校須遵守《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包括校長或主要行政負責人須熱愛祖國、開辦國情課、引進教材須經審批。
中大校友陳倩瑩年初撰文,要求沈祖堯取消量化評核:「……如果一個校長,只能說一些漂亮的說話來換取大眾的掌聲,但在自己管理的學校裏,卻繼續使用自己所反對的制度,來謀殺學者、謀殺教育,讓老師在變態的制度下勞役至死,冷血無情的把不符合量化評核的學者一手炒掉,這算甚麼校長,辦的是甚麼教育……希望校長能夠坐言起行,取消量化評核,在續約連任校長時一併把你的堅持繼續下去。」
沈祖堯是否勝任稱職的大學校長,我不敢妄下判斷,但可以肯定的是,過去四年他民望極高、形象開明、公關了得,深受學生歡迎。
不過,正如陳倩瑩所言,在沈校長漂亮得體的說話背後,大家更有興趣知道,他將如何承傳中大的核心價值,尤其是在今年九月開學的深圳分校體現出來。
大家都衷心希望,沈祖堯能帶領中大,成為更出色的大學。大學校長不易為,尤其是當今世道,柏克萊的故事說明了出色的大學在於它對教育理念與自由精神的堅持。

陳沛敏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