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言中醫:一方水土一方人

「專」言中醫:一方水土一方人

不少人在不同媒體,也可以搜尋到各種常見病的發病率資料,當自己出現類似某種常見病症狀時,能大約估計到患上該病的機率,並能初步部署之後的就醫計劃。
然而,隨着近年中醫藥日漸普及,不少人都想透過服中藥去改善體質,但要準確地查出到自己的體質,從而獲得針對性的調補方法,似乎暫時只能靠醫師作個別的診斷,但是各種體質的流行率卻仍屬未知之數。
雖然香港並無有關的數據,但近年在內地曾進行過一項正常人士體質,當中包括全國九個省分,共約二萬多人的流行病學調查,相信當中的數據亦能應用於港人身上,指導醫師臨床用藥,及日常的調補。

香港多濕熱質人士

研究顯示,在中國的正常人群中,屬平和質的人最多,約佔百分之三十二,而在另外的八種偏頗體質中,頭三位是氣虛、濕熱及陽虛質,分別佔百分之十三、九點一及九。研究更發現不同因素如地域等,與體質的差異也有關。
研究指出,包括香港在內的華南地區,當中濕熱質的人士,明顯較其他地區的多;俗語有云:「一方水土一方人」,這剛好反映了環境因素,如華南地區相對潮濕多雨和炎熱的天氣,以及該地區經濟較為發達,市民較能負擔熱量大的飲食,都為塑造濕熱體質提供了有利條件。
當然,要知道自己的體質,除了可以參考上述的研究結果之外,最直接還是向醫師查詢,才可以更有把握地進行因時、因地和因人的診療。
隔周四刊出

撰文: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教研中心馬俊豪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