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追求增長 - 左丁山

法國追求增長 - 左丁山

法國人對男女感情嘅處理,比我地香港人理性理智得多,傳媒亦唔會無中生有,發掘陰謀論嚟將男女關係拉入政治討論,譬如婚外情就唔會影響政治人物嘅聲望,唔似得香港咁鄉下仔。呢,法國社會黨(中間偏左政黨)在最近嘅地區選舉大敗,右派及極右派(主張本土化,排擠新移民)大獲全勝,於是社會黨籍嘅總統奧朗德立即大幅度改組內閣,將三十八個內閣部長削減至得番十六個(呢啲咪叫做精簡架構囉),並且內舉不避親,委任自己四個仔女嘅母親,第一個同居女人Segolene Royal為「生態部長」。嘩,奧朗德捨棄Royal,當選總統後與新歡入住愛麗榭宮,去年又勾上女明星,踢走「第一女友」,依家已經斬斷與女明星一段情,又叫番為自己生四個仔女嘅Royal做部長,法國人對佢嘅私人愛情、姦情一啲都唔介懷,只係憎佢搞唔掂經濟及失業高企啫(三百三十四萬法國人失業)。於是奧朗德委任民望較高嘅內政部長Manuel Valls做總理,一反上台時向富豪抽重稅嘅作風,話明親近商界,減稅,刺激就業,唯經濟增長為尚!法國人嘅休閒生活唔好咩?法國文化唔精緻咩?巴黎人每年八月放假到南部享受陽光海灘唔令亞洲人羨慕咩?可惜吖,經濟零增長,失業人多,年青人畢業即失業,仲有錢有閒情去蒲咖啡店,當文藝青年,回鄉租塊田,逢周末就返去耕一耕,然後高呼政府要振興、保護農業咩?
呢類人在香港、台灣多的是,盧子健係上咗岸嘅成功人士,佢在四月二日「明報」發表嘅一篇文章,「唯經濟增長意識形態的局限」就講到:「香港和台灣在五六十年前一樣處於貧困狀態,經過了大約兩代人的努力,基本上擺脫了貧困,可以開始追求優質生活。」今天之港台,大概係二十年前之法國。法國嘅優質生活,曾是西方之頂峯,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今天左派社會黨當權,也要追逐唯經濟增長意識形態。
上星期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有一篇張鐵志文章,講今天台灣學生反服貿,思想理論源於美國政治學者Ronald Inglehart在1970年代提出之「後物質主義」(post-materialism)價值觀。40年後,台港青年人「發現新大陸」,但法國已經唔興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