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殺校取生」手法要不得! - 盧峯

蘋論:「殺校取生」手法要不得! - 盧峯

假如孩子就讀的幼稚園辦得不好,課程不能滿足孩子、家長的需要,老師及其他教職員未能用心教學,這樣的幼稚園當然該關門殺校,甚至是越早關門越好。
假如孩子就讀的幼稚園收費不合理,又或雜項收費過多,又或收費與教學質素不相稱,這所幼稚園即使因此而收生不足及關門,家長、學生以及社會大眾都不會吭上半聲。甚至,家長、學生早已用腳投票要幼稚園關門。
天水圍的德怡中英文幼稚園不是這樣的學校。相反,幼稚園在天水圍區屹立超過二十年,深受家長及學生歡迎,收生從沒有問題,有心儀學校的家長、學生甚至因未能進入這所幼稚園而被迫選擇其他學校。可是,這樣一家質素良好又備受家長、學生、區內居民支持的學校再過幾個月就要結業關門了。幼稚園的死因是,它在租金投標中出價及不上對手,失去了校舍,只能停止辦學,學生及家長則要另覓學位。優秀學校只因租金投標落敗就被殺,還有比這更荒謬、更傷害學生的事麼?還有比這更能顯示地產霸權如何扭曲社會價值、如何扭曲教育麼?
我們歷來希望香港教育體系能有更多競爭的元素,我們向來支持引入學券制讓家長、學生可以用腳投票從而對學校汰弱留強。我們想不到的是,幼稚園的競爭居然不在於學術水平與質素,居然不在於老師的愛心與耐心,居然不在於學生是否能愉快學習及成長,而在於繳付租金的能力,而在於能否在租金投標遊戲中勝出!請問,有能力搶高租金水平跟辦好學校有甚麼關係呢?請問,懂得玩租金投標遊戲跟讓孩子愉快學習有甚麼關係呢?
更糟的是,以租金而不是教學質素作競爭首先帶來的效果不是改善了學生的學習環境,不是提升了水平,而是殺了一家有歷史、有口碑的學校,而是令超過五百個六歲不到的小朋友突然面對不知到哪兒上學、不知「同學仔」會分散到甚麼地方的困境。像這樣的競爭對誰有好處呢?
正如幼稚園協會會長唐少勳所言,過往幼稚園之間的競爭主要在理念上和收費上,大家透過展示不同教育理念爭取家長支持,從而保持收生水平以至擴展服務。各幼稚園在競爭時也基本上不會在同區爭學生,以免對學生、家長做成衝擊。今次英藝幼稚園方面不但在同區搶學生,並且以形同以本傷人的手法直接奪取人家的校舍,粗暴的把一家深得學生、家長喜愛的學校殺掉。透過巧取豪奪勝出還要把人家趕盡殺絕,這樣的辦學團體辦學的理念究竟是甚麼呢?
當然,擁有商場的業主及管理公司也是殺校幫兇。德怡幼稚園是超過二十年的老租戶,辦的又是教育事業,是照顧小孩子成長的事業。即使業主、管理公司希望賺取更佳回報也可以跟德怡幼稚園多些溝通,甚至在相若租金水平下給予它續約優先權,好讓孩子家長受的影響減至最低。事實上德怡方面並沒有要求凍租或以低於市值租金續租,校方在投標中也願意付出比原來高一倍的46萬多元租金續租。誰知業主及管理公司絲毫不考慮教育的需要,不理會學生及家長的惶恐,堅持不續約及殺校。這種為了賺盡最後一塊錢而漠視社區、租戶、居民、學生需要的做法實在令人遺憾及齒冷。
據說,奪取了校舍的英藝幼稚園承諾會收錄所有學生,又否認將會大幅加學費。但昨天已有家長質疑學校仍未完成註冊,它能否順利收生仍是望天打卦。可不管收生如何,過千位家長、學生已飽受煎熬。不得不說,英藝這種「殺校取生」的做法實在要不得!

周一至周六刊出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