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沒有「沙塵暴」一詞,但這種自然現象久已存在。著名故事見於《史記.項羽本紀》:「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於是大風從西北而起,折木發屋,揚沙石,窈冥晝晦,逢迎楚軍。楚軍大亂,壞散,而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楚軍已經圍困漢王三匝,沒想到一場沙塵暴吹得楚軍大亂,使漢王得以逃脫。所以後人調侃,漢王由此感發,寫《大風賦》:「大風起兮雲飛揚,……」
古人描述沙塵暴,一般稱為黃霧、天雨土、雨黃沙、土霧四塞、雨土覆地等。雖然這種現象因風而起,但帶來結果是塵土飛上天空,所以術士們認為,這是五行中「土」在發生變異。比如大興土木,勞民傷財,漢代京房說:「天雨土,百姓勞苦而無功。」隋開皇二年,京師雨土。後來皇家修建仁壽宮,頹山堙谷,工匠半數累死。如此動土,自然有沙塵暴出現。
如果帝王將相做有悖常理之事,也會出現沙塵暴。《漢書.五行志》記載,漢成帝時,他外姓親戚紛紛封官,有五個人被封侯。結果那一年一天晚上,「大風從西北起,雲氣赤黃,四塞天下,終日夜下着地者黃土塵也。」有大臣借此解說道,上天在警示外戚專權。嚇得皇舅王鳳趕緊上書請辭。漢哀帝時,又發生集中任命外戚為列侯事情,大臣楊宣當即以成帝時「五侯封日,天氣赤黃」為例,勸誡哀帝不能這樣做,稱之為「此殆爵土過制,傷亂土氣之祥也。」意為如此違反漢制,過度給異姓之人封疆裂土,必然導致塵土彌漫之天象。
漢代術士認為,出現沙塵暴之後,如果人們還執迷不悟,不趕快檢點自己行為,災異就會降臨頭上。最大的報應是失去王位、喪失性命和坑害子孫。《隋書.五行志》記載,梁簡文帝時,一次天雨黃沙。第二年,簡文帝夢見自己吞食土丸,不久被大臣侯景廢掉,又被人用土囊壓死,諸子均遇害。
根據五行與五色對應原理,土對應黃色,所以沙塵暴出現,不但是土在變異,黃色也在變異。正如漢代京房所言:「黃者,有黃濁氣四塞天下。」陳後主主政時,有一天他夢見一些黃衣人圍攻城池,醒來深感不吉,就讓人將繞城生長之橘樹全部伐去。不久隋朝兵馬受禪天下,都穿着黃色服裝,果然對應着陳後主之夢境。
總之,在古代術士觀念中,黃霧(即沙塵暴)就不是好兆頭。漢代班固說:「上不寬大包容臣下,則不能居聖位。貌、言、視、聽,以心為主,四者皆失,則區瞀無識,故其咎霧。」《新唐史.五行志》中甚至說:「霧者,百邪之氣,為陰冒陽,本於地而應於天。」其實除黃霧外,還有黑霧、赤霧等天象,它們分別對應五行中水與火發生變異時天象,都是大惡徵兆。
那麼,有人說沙塵暴好話嗎?有。《宋史.五行志》有一段寫道:「紹興十八年十一月壬辰,肆赦,天有雲赤黃,近黃祥也,太史附秦檜旨奏瑞。」這裏太史說沙塵暴是祥瑞,還是受到秦檜指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