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荷蘭藝術家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帶來大黃鴨(Rubber Duck)的公眾藝術展覽,曾是全城熱話。今年通識科考試卷二的選答題,有以大黃鴨現象為題。有老師指,學生多選答其他關於中國和環保的問題,逃避這個文化題目,反映學生不掌握文化知識。學者認為,香港缺乏文化教育,學生對藝術觸覺少,難應付這類問題。
年輕人難有共鳴
通識科卷二有三條長題目,考生可選答其中一題,每題再設兩個小分題,合共佔20分。第一題問中國政治經濟及國際定位;第二題以大黃鴨狂熱現象,問社會凝聚力;第三題問香港光害問題。
有份監考的資深通識科老師張銳輝指,較多人選答第一及第三題,他認為學生的生活經驗未必容易直接看到橡皮鴨與童年集體回憶的關係,因而初步窒礙了選答意欲,再加上文化分析較抽象,不易掌握。
嶺大文化研究系助理講師葉蔭聰認為,香港缺乏文化教育,要答好大黃鴨題目,不單有文化知識,還要有藝術觸覺,不過現世越來越缺乏共同的普及文化,年輕人難產生共鳴。他也認為考評局的設題混淆概念,因大黃鴨所勾起的是童年回憶,不分地域,若單問港人的集體回憶太狹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