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生死有命,要豁達面對死亡,卻也不易。退休教師龐倩玲曾與死亡擦身而過,險成嘉利大火亡魂;又有好友突然跳樓身亡,令她頓覺生命無常,想趁有生之年盡力幫人。「天生小人物,也可成大事」,她將這句話預先寫進自己的墓誌銘,讓有緣人得到啟發。他朝離別塵世,不忘春風化雨。
墓誌銘大多由後人代筆細數一生功過,甚少在生時預先寫好。龐倩玲卻不怕「大吉利是」,淡然說「有生必有死,冇乜需要忌諱」。
龐倩玲稱,年輕時很忙,從沒有思考死亡,直至性格樂天的好友突然因抑鬱症跳樓自殺,始知生命脆弱,「冇人知佢唔開心,對我打擊好大」。1996年,燒死41人的嘉利大廈大火,她本應在大廈內上課,幸臨時決定先吃飯,遲一小時到埗才逃過一劫。翌日看報章,抹一把冷汗,「以前覺得死亡好遠,原來一個災難就冇咗」。
「如何活着更重要」
龐倩玲自言一生無甚成就,惟小人物同樣可幫人,故在一個墓誌銘徵文比賽中寫道「一日一善行」、「若能盡善過,益己亦益人」等,希望家人甚至陌生人拜山時「八卦」瞥見,能提醒他們活在當下,盡力關心和幫助他人,「不枉過此生」。
同樣百無禁忌的郭女士,則以幽默筆觸叫人「請你別停下來看這篇墓誌銘」,應把握時間追逐夢想。她憶述,疼錫她的外婆晚年住老人院,她嫌遠很少探望,幸在外婆彌留時能陪伴在側,不至留下遺憾。她稱年輕人總有太多顧慮,正如她也曾錯過背包遊西藏,「想做就做」。
她們參加的是由聖雅各福群會舉辦的「N年後的墓誌銘」比賽,籌辦比賽的服務發展經理岑智榮稱,人總有一死,「如何活着更重要」。比賽至本月15日截止,詳情可電2117 5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