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將《食物內除害劑殘餘規例》內的三種農藥成份剔除出去,有線電視向食衛局查詢,對方支吾不得要領,弄個「持份者」出來搪塞,最後再三追問,終於承認是中國的「國家質檢總局」提出的要求。如此一來,輿論自然大嘩,這固然是因為香港一向跟隨美國的農藥管制標準,如今卻突然有轉向中國標準的疑問。如此轉變,會有一個信心危機,為什麼信美國標準相安無事,一轉中國標準就會變成信心危機,其中原因不用贅述,你懂的。
既然如此,在傳媒追問之時,食衛局初時支吾以對,繼而含糊說「持份者」,也就自然惹起一個疑雲,令人「興趣」更大,直至最後,才曝光事實,於是令人覺得,食衛局的支吾推搪,係出於心虛。為什麼心虛呢?你懂的。
這種事情,明知是瞞不過的,如果在傳媒首次查詢的時候便和盤將事實托出,反倒顯得落落大方。但食衛局卻偏要做得有難言之隱一樣,半遮半掩,欲言又止,這樣自然啟人疑竇,覺得鬼鬼祟祟背後必有不可告人的陰謀,於是也就將結果推向高潮,成了禍害香港人健康的大事。
由此可見,同樣一個危機,落在不同的人手裏,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會有不同的結果,高下立見。香港政府之所以像今天這樣四面楚歌,公關手法差勁是一大原因,尤其是危機公關處理,幾乎沒有一次合格。於是,壞事是壞事,好事也變壞事。有時候我會想,為什麼本來很不錯的一支公務員隊伍,會變成這樣,這裏面,會不會有什麼隱情?或者是給逼瘋了,或者主動為祖國做貢獻,又或者,故意做出一副鬼祟樣,小事化大,將事情嚴重化,以成就港英餘孽卧底之功。如此種種,都沒有證據,卻又可以全部成為事實,於是令人更有興趣追問下去。這就是今屆特區政府給我們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