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太陽花學運於3月18日啟動佔領立法院以來,台灣加權指數從8731點冉冉爬升到昨天的8888點,升幅1.8%,市值升了4,550億台幣,差不多每名台灣人多了近2萬台幣財富。雖然比起同期港股的4.7%升幅有所不及,但卻跑贏滬綜指。我在想,股市的估值,到底是否應考慮添加一個佔領溢價(occupy premium)。
這似乎相當不合理,照計立法院被佔領癱瘓,無法運作近三星期,這不是嚴重的政治事件嗎?事件的主角更加是服貿協議,意味中台的自由貿易互相開放步伐將受阻,當中不是有重要的經濟含意嗎?
佔領立院 台股不跌反升
連台灣的金融監管機構金管會,也於立法院被佔領後,在開市時發出新聞稿,大呼事件已嚴重衝擊股市穩定,亦有不少研究報告彈出來,批死學運會拖累台股。誰不知話口未完,台股在短暫調整後已回升,兩三日內收復失地,更有餘未盡。
有趣在於,其間當地並無甚麼重大宏觀利好消息,足以抵銷這樁政治風波,反而我留意到有分析擔心,台灣企業前陣子盲搶人民幣,恐怕在今年以來的貶值中損手不菲云云。
當然,你可以對這現象作多角度解讀,有謂經此一役,中國肯定要給予台灣更多經貿上的利益,才能釋除民眾疑慮,讓服貿協議過關。因此,這次一鬧,其實是為台灣爭取到更大的議價能力,可說化危為機,皆大歡喜。我想,內地既然一心一意要在經濟上融合台灣,這說法亦未嘗不何,故此對於有外資行前陣子將台股預測水平悄悄調高,也不感到詫異。
股市對政治事件的預測,歷來準繩度不高,很多時是借勢調整,當散戶以為今次大件事,但市場往往很快就拋諸腦後,投入新發掘的概念或故事。就算是泰國的反政府示威,雖說對旅遊業直接帶來衝擊,但當運動進入較激進的封鎖曼谷階段(1月中至2月底),泰股SET指數仍有5.6%的進賬。
驚慌一輪 很快拋諸腦後
記得多年前,中國每年都要在延續最惠國待遇上,與美國政府博弈幾個月,其間港股還不是心驚膽跳,兩邊官員一惡言相向,指數便拋上拋落,但若果因此斷言看淡港股,可能又錯過了之後的升浪。
2011年9月的佔領華爾街夠嚇人吧,癱瘓了華爾街,那全球金融市場如何運作?分析照例講到天塌下來,但美股的反應為何?你可以說這場運動以失敗告終,但1比99、貧富懸殊的議題,卻又從此入心入肺。
有時我也不知道,究竟是政治因素太難預測,抑或權貴太離地,還是股市中的鈔票比嘴巴更誠實。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