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返鄉下掃墓,我幾乎以為自己會聾咗。即使是新年,我也未聽過這串長久持續強勁重低音的炮仗聲。
我覺得自己係俾咗1280蚊嘅演唱會超靚位坐正喺喇叭旁邊,前後左右都有炮仗環迴立體震耳欲聾。
由於爆炸威力太大,附近停泊的汽車警報被聲浪震動,全部警鐘誤鳴,一時之間,整個山頭便是炮仗聲和汽車警報,你真的以為日本仔又打到嚟。
而這裏,卻是清明節的一個墓園。
這似乎是大陸特有的傳統。香港的墓園,大家最多帶備三牲祭品,鮮有清明節燒炮仗。
墳頭燒炮仗,嚇鬼嗎?
究竟誰開創清明燒炮仗、白事當紅事辦的傳統?我查了一下資料,有一個說法,以前有錢人清明拜祭,果品食物眾多,上香做完法事,便會把祭品分發附近村民街坊;通知的方法,便是點燃炮仗,街坊聽到炮竹聲便會聚過來分食,有時還會分到金錢。這個儀式,叫「又猛櫃」。
不過今天誰也不會分發食物了,這個炮仗,可能是通知先人,我們來也。
大陸官方很不喜歡這種燒炮仗的拜祭方式,認為不文明;也有人認為,太庸俗,失去了「慎終追遠」的意境。
我倒十分喜歡這種熱鬧的祭祀,死去原知萬事空,活人終要向前走,難道真要年年上墳哭斷腸?既然哭不出來,不如順其自然,清明是一年一度的家庭聚會,親戚平時無閒相聚,只能借清明掃墓之名,聯絡感情。家人相聚團年,燒一串炮仗,不是十分貼切嗎?
有說炮仗喧天,無法靜默沉思,追憶先人,這就要看你有甚麼好追憶了。如果追憶時,埋怨先人,怎不留下遺產,讓自己也過一過富二代的癮,愈追憶愈追悔,罵爹罵娘罵祖先,怨天怨地怨三界,倒寧可讓炮仗聲遮過這種無謂的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