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絕食266小時(泛民絕食者、民主黨區議員 尹兆堅) - 尹兆堅

寫在絕食266小時
(泛民絕食者、民主黨區議員 尹兆堅) - 尹兆堅

執筆之際,我已絕食11天達266小時了。最近這兩、三天,肉體已經很虛弱,但是意志卻越來越強。
在這次抗爭歷程中,我們一班絕食者一同面對過狂風大雨,閃電落雹, 飢寒交迫,頭暈肚瀉等,已漸漸發展出一份戰友間的情誼,一份互相扶持的手足之情。由十七名絕食者開始,逐個因身體不適而退下。最終剩下的四人中,我的戰友林祖名今午亦因為身體情況欠佳而退下。戰友,我以你們為榮!
剩下絕食的三子,希望撐到4月13日星期日,以聲援上海之行的泛民議員,希望我們帶着香港人爭取真普選的強大民意下,能夠在困局中有所突破。
對於這次絕食行動,外界有一些質疑和批評,除了極少數冷言冷語的譏諷外,大多數都是善意的:有人覺得絕食對爭取普選沒有用;有人認為現在不是適當的時機;也有人指我們要提出更具體方案或要求。這些意見或許都有一定道理,值得檢討,但是在我當初決定參與絕食時,這些都不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猶記得泛民各政黨最初商討這次絕食行動時,政改諮詢已開始一陣時期,政府的宣傳鋪天蓋地,但是提出的討論範疇卻不願觸及問題的核心:怎樣才能讓港人不經篩選、選出真正具認受性的特首;民間的討論氣氛未見熱烈。正如我們幾名絕食者在周一給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的公開信所說:「絕食,是選擇以行動代替沉默,以身體作藥引,燃起民意之火,燃起市民對爭取普選的決心。」當時,我深信這是值得做的事情,也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就應該義無反顧參與了。
這幾天,坐在中環街頭,雖然感到頭痛和疲倦,步行時也要特別使勁提起雙腳,不過看到前來打氣、捐款和簽署佔中意向書的市民越來越多。今天,兩位年長夫婦老遠從將軍澳跑來,緊握我手問候,伯伯在話語間熱淚盈眶,令人動容。另一名剛從澳洲學成歸來的青年,特意來關心之餘,留了聯絡方法,表明希望參與義工行列,為香港民主出一分力。亦有一位居港十多年的英籍港人,問候完絕食者後,簽署了佔中意向書,表明會全力參與……這段時間實在有太多市民的感人說話和行動,我們還有退縮的藉口嗎?我相信,這次行動的努力沒有白費,我們的目標已經算達到了。
近年民主派(不論是從政者或支持者)花了很多時間在探討爭取普選的策略之上,從佔領中環到參與上海行到甚麼政改方案北京才會接受,都是如此。策略誠然重要,但是參與民主運動者應該不時回歸最基本的問題:港人真正需要的是甚麼?我們自己在這一刻可以做甚麼?
去年上映的電影《極樂世界》中有這樣一句對白:「最可怕的,是我們相信做甚麼都沒用,所以就給藉口自己,甚麼都不做。」(The scariest thing is the thought of "there's no use doing anything" justifying the result of us not doing anything)香港過去廿多年爭取民主的過程從來都很艱巨,我們所做的往往只對實踐目標有輕微推動作用,甚或徒勞無功,但我們絕不能以未找到最適當的策略作為停下來甚麼都不做的藉口。
在民主路上,每個人可以做的都不同,認為應該做甚麼也會不同,重要的是大家都盡自己的一分力,用自己認為適合的方法去爭取,同時求同存異,對於同路人的行動和策略,互相包容和支持。
在人類歷史中,為了爭取民主和人權,有多少人曾拋頭顱灑熱血?比較起來,這次絕食當然微不足道,我們不會奢想單靠這點努力,真普選就可實現,未來要付出的肯定更多,但是我相信港人會作好準備,迎接這份挑戰!

尹兆堅
泛民絕食者、民主黨區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