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催眠治療師後,不少朋友都會說:「睡不着要找你,一張舒服的梳化,就能使人好好眠……」,或「催眠就是睡着了一樣」等,究竟催眠的狀態是否如一般人所說是睡着了?
意識狀態分五層次
十七世紀,英國外科醫生James Braid,運用了英文Hypnosis,希臘神話中的睡眠之神,形容當事人接受催眠時,一個精神集中至又昏睡的狀態。其後雖發現催眠狀況與睡眠狀況有很大分別,但「催眠」一詞已廣泛流傳。當時已發現「催眠」與「睡眠」是不同,同時以人類腦袋的活躍度區分,人的意識狀態和腦電波分為以下五個層次,亦再證明兩者之不同。
Gammar(γ):緊張或興奮狀態
Beta(β):一般生活或工作時,清醒狀態
Alpha(α):在沒有戒備及放鬆狀態下,腦電波會放緩
Theta(θ):進一步的放鬆,進入淺睡
Delta(δ):進入深睡狀態
有着種種不同,為何催眠常被認為是處理失眠的好幫手?大部份失眠者,都表示於床上多是清醒狀態(Beta狀態),甚至有些因遲遲不能入眠,感覺緊張(Gammar狀態),而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讓自己進入鬆弛的狀況。
要達至身心放鬆,治療師一般都會教授深呼吸及漸進式鬆弛法。經驗之談,若能懂得用合適自己的導入方法,例如感受、視覺、想像、呼吸、聲音等,讓身體進入放鬆狀態,自我催眠以幫助睡眠就能事半功倍。
如欲獲得更多解決失眠的資訊,本中心將於4月12日在香港科學館舉行「我要瞓得好」優質睡眠講座,可致電2772 3366查詢。
逢周三刊出
撰文:香港復康會適健中心註冊社工暨催眠治療師黎詠雅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