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灣割包在香港「熱」起來。本來只是街頭小吃,夜市常見的台式漢堡包,有個鄉土味十足的外號稱「虎咬豬」,原味的就是個雪白蒸饅頭(切開或薄塊對摺),夾着傳統滷煮酥爛五花肉、加酸菜、花生粉、紅糖粉、香菜、蒜茸一起,如同張大嘴巴的老虎把豬吃掉了。西安同類的則喚「肉夾饃」。
某日走過灣仔大王東街,有家小店,店面又窄又深,走老遠才到達收銀處和廚房,我們笑道:「怎麼這BAO WOW好似一條腸?」一條腸不是賣熱狗,而是賣割包,一客兩個($58),餡料有六款:傳統原味、泡菜牛肉、棒棒雞、芝麻酸薑豬扒、泰式魚柳、照燒豆腐,可以要求師傅加些配料。要客拼盤可六款都嚐遍(售$168)。在台灣逛街這這那那吃一點,份量小些無所謂,但「專門店」主打食物太小巧了,幾口幹掉不夠痛快,味道還算不錯。新點子是雪糕炸包甜品。
台式寫法用「刈包」,但這個「刈」音艾,指割草。應是「刲包」吧?「刲」音圭,台灣土著唸來帶點kwa音──「割包」二字有點那個,而且看來也像刀下「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