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不做信徒不做蟹 - 利世民

利字當頭:不做信徒不做蟹 - 利世民

上星期五,美國的科技股大幅回落。昨天,香港的當炒股也明顯回吐,面書上也見到有不少蟹戶心聲。
納斯達克指數的股份,平均市盈率為31倍左右。香港的網股呢?股王騰訊現在的市盈率是48.36倍。算不算危機位置呢?我不知道。可是,作為一家受政策保護的企業,有點溢價不出奇吧。再者,騰訊有的是信徒,信徒的溢價,才是最難用任何方法或模型計算。
信徒,總有一日變叛徒。過程雖然漫長,但有迹可尋。最初信徒面對測試,會不斷自我安慰,加強信心。每次反彈,都會視為希望。久而久之,見到每個高位都比之前的一個更低,便漸漸有人離隊。最初離隊的,本來就是信心不大,損手爛腳都覺得是咎由自取。
留下來的,不但勇氣大,信心也更加大。這群股民信甚麼呢?信自己的眼光?還是信了企業管理層的包裝?不打緊。事過境遷,贏了錢的都是自己眼光獨到。輸了就是別人管理不善。「賭仔姓賴」這句傳統智慧,錯不了。
理論上,一間公司的股價上上落落,應該由內在基礎因素的變動所影響。當一整個行業,甚至一整個市場的資產價格一同上落,又怎怪得個別公司的管理層?不,或許股價的上落,對企業的管治有所影響;尤其在泡沫的日子,企業都愛用股票加現金進行併購,反正都是街外錢,過眼浮雲。將公司取出去拿股票回來的人,也不是傻瓜,重點是沒人知道誰做接最後一棒的那位。
通常併購潮和泡沫都有一定關係。面書天價收購WhatsApp,已經是一個訊號。騰訊和阿里也到處留下股票,也是一個訊號。其實每次泡沫,總有人為了令自己手上的資產更加有價有市,不惜在外落重本托市。
嚴格來說,這不可以說是做市;極其量都只可以說是大規模地令貨源歸邊。當有朝一日大家一起打回原形,許多人已經賺了好幾回快錢,只有最忠實的一班信徒,拿着一大叠股票,等待見家鄉的一天。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