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員很多時需要就時事作出評估,可能是基於客戶的要求,也可能因為事件確實會影響到金融市場。我的觀察是,當分析員要涉獵一些不是其拿手好戲的課題時,往往只能提供一個比坊間好不了多少的educated guess,好像上周的「反貪腐傷害中國經濟」及「佔中衝擊旅遊業及收租股」便是一例。
美銀美林上周發表了一份報告,指中國的反貪腐運動,已令經濟損失逾1,000億美元,除了眾所周知的奢侈品消費及高級餐飲成為重災區外,地方官對上馬新項目的熱情大減,也打擊固定資產直接投資,部份地方官認為現時風聲鶴唳,即使啟動新基建也沒有油水,也有地方官擔心槍打出頭鳥,無事都會變有事,不如低調自保。在這種心態下,地方政府的存款激增,情願把公帑存於銀行收息。
反貪令地方開支勁縮萬億
該行粗略估計,反腐陰影下,地方政府的財政開支或縮減達3,26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去年GDP的0.6%,若計入半官方機構,開支去年更可能收縮了9,370億元人民幣,相當GDP的1.8%。報告認為,反腐禍及全經濟,中央可能要考慮推出刺激措施平衡一下。
當然,報告沒有提到的是,貪腐問題會如何削弱一地的生產力,如何導致資源錯置,公有資源被侵吞、壟斷,誰可獲得牌照、貸款,關係(guanxi)的決定性遠大於你的商業計劃或你的經營能力,更不要說會搞出人命的豆腐渣工程。這些或許較難計算及量化,但並不代表可以忽略不計。
相比起千億經濟損失,一單傳聞中的周永康案,被充公的問題資產便近1,000億元人民幣,而年初宣判的一單中移動(941)貪腐案,涉及一宗澳洲電訊Telstra的2億美元收購,但單單中移動數據部兩位高層管理人員收受的賄賂便達6,700萬美元(約5.2億港元),而這只是近期比較矚目的兩單貪腐案。
另一家大行瑞銀,最近亦發表了一份關於佔領中環的報告,以泰國反政府示威作例子,指當地持續示威造成1月份出現50億元經濟損失,又估計佔中對不同收租股的影響。
報告當然不會告訴你,泰國示威的例子與香港的異同,佔中與普選談判的互動,不同普選方案對未來政府施政效率的影響,而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又對經濟發展有甚麼幫助。
這類研究似乎都抽空了行動內涵,單單着墨於短期的表面經濟衝擊,對於事情為何發生的場景避而不談,於是分析難免流於靜態平面。
爭議性大 報告隨時被騎劫
你或者說,這些報告都是供投資者即時在股市消費的,其本質就是即食,move到股市便大功告成,犯不着花更多時間寫一份洋洋灑灑數百頁、卻不會帶來甚麼生意的報告。
或許這是對的,但要留意,這些議題的爭議性太大,利益集團眾多,任何方便的論據,都隨時可能被騎劫。
正如《金融時報》早前報道,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上月已向習近平「發出明確訊號」,要求他放慢反腐的腳步,以免牽連太廣,這時貪腐會拖垮經濟的言論,便相當就手。佔中會連累收租股股價,也可能成為攻擊佔中的彈藥。
中國的反貪腐及香港的普選進程,都是影響民生的重大變革,難道不deserve一個比back of the envelop的粗疏估計更認真的討論。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