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技:廣告大師教路 眩光柔攝

科 技:廣告大師教路 眩光柔攝

近來天氣陰晴不定,但只要用點小技術,亦可隨時隨地影出春日應有的和暖光線。曾拍攝過梁朝偉、蘇菲瑪素、畢彼特等巨星的英國攝影師Timon Wehrli,利用一堆看似廢物的膠樽玻璃,在鏡頭前扭扭轉轉,玩出有趣的光影小把戲,拍出充滿溫暖春日氣息的眩光效果;眾星拍攝時大呼有趣,事後更大讚這種執相也執不出來的效果,極富自然美,龍友們不妨偷師。
記者:韓繼聰
攝影:陳永威

Timon Wehrli

1988於倫敦Royal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畢業後,在洛杉磯開展攝影師生涯。1993來港發展,1995創立Red Dog Studio,從事廣告攝影,鏡頭下的星光包括畢彼特、蘇菲瑪素、Enrique Iglesias、梁朝偉、郭富城及舒淇;合作品牌有Coach、Ferragamo、Marc Jacobs,國泰、Levis等。

不同物件的拍攝效果

水杯
由於杯面平滑有曲線,因此光影的漸變效果柔和自然。

厚玻璃
影出來的眩光效果較實和有層次。

要做出這光影小把戲,工具很簡單,Timon說:「任何透光或反光物其實都適用於這個拍攝技巧,原理是自己直接去控制光源進入鏡頭,利用眩光效果做成前景,成為構圖的一部份。」相對於閃燈,他更愛這種無法完全掌握的自然光:「閃燈太光太銳利,效果有點假,所以,可以的話我都會用這方法令相片更柔和更有氣氛,對一般人而言亦比普通閃燈更易控制。」

必備長鏡 放大光圈

Timon即時示範利用小物件來拍攝,有些是偶然買到的厚鏡片,有些是忽然發現的金屬圈,更多的卻是爛膠樽、錫紙等「廢物」。「利用這些物件的基本技巧,就是要用長焦距鏡頭並放大光圈,一般會用f/2.8至f/5.6,目的是不讓鏡頭前的物件太清晰,而是只見到一個光影。」
他邊影邊解說,接着就是把這些物件放在鏡頭前不停轉動:「因為光線穿過小物件後會變得不規則,要不停試位,看哪個效果最好。不同的小物件有不同反光或透光度,光的質感亦會不同。」所以,他建議多留意多嘗試,效果隨時有驚喜,而這些不規則的自然光影更是電腦做不出來。雖然反光物靠自然光反射,但他更多是利用小電筒幫忙;至於表達溫暖春日當然會使用黃、橙等暖色溫,亦可按需要轉用其他色溫電筒,影出完全不同的感覺。他特別提醒:「用觀景器看這些眩光,跟影出來的實際相片很多時有出入,應不時查看相片看實際效果,別被觀景器欺騙。」

光影小把戲

打燈
除控制前景的入射光,也別忘記為主體打燈。

長鏡
再加上放大光圈就可避免鏡前小物件太過清晰。

電筒、反光小物件
電筒光可通過玻璃,直射入鏡做出不同的眩光效果。另外反光或透光物如水杯、鏡片、錫紙等,拍攝前要不停轉動,以找出最好的反光效果。

爛膠樽放鏡前 眾星稱奇

雖然喜歡這攝影方法,但他坦言工作上未必常常可用:「我主要拍攝廣告,客戶大都偏向相中每件物件都清晰無瑕,這種前景有一大片朦朧光影的相,大多不被接納。」但今次他為一本新雜誌拍攝,以「春日」作主題,Timon即大膽提議用這種自然效果:「起初工作人員都好奇問我在做甚麼,幸好出來的效果非常配合主題,大家都很滿意。」類似的情況之前亦時有發生:「記得有次在石灘跟某明星拍攝,我隨手拿起一個爛膠樽放在鏡頭前扭扭轉轉,令他完全摸不着頭腦。到看相時他卻非常喜歡,還要我教他這種攝影技巧。」 Timon拍攝過很多中外明星名人,在他看來全都是他鏡頭前的模特兒:「影明星名人,最重要是把他們當作普通人看待,我不會對他們感到戰戰兢兢,也不會特別照顧,以這種合作方式,拍出來的相片感覺才更自然。」

《ic magazine》最近以「春日」作拍攝主題,可看到Timon不少佳作。

他說把明星看成模特兒,這樣拍出來效果才更自然。

Timon說少用這眩光效果於廣告工作中,但也有例外,這張便是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