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言】
擁有多年行山經驗的郊野義務搜索隊隊員區智浩表示,昨日被困山頭事主選擇的行山路徑有「無限可能性」,因為該路段位處香港中央,沿途可前往沙田或大圍、往北行又可以往大埔粉嶺,同時亦接通元朗,「如果佢真係喺山頭失蹤,其實同搜索馬航冇乜分別!」
區智浩分析,該路段行經的老圍及城門水塘一帶,以往寮屋林立,很多山路都是由村民「行出嚟,所以維修同埋保養都比較差」,加上路徑斜窄,部份路段亦被濃密樹林遮蓋,行山人士容易迷路,而且山上滿佈分岔路,對行山初哥而言,絕對是一大挑戰。
據有份參與今次搜索行動的人員透露,由城門水塘進入金山麥理浩徑後,部份路段相當崎嶇,他們需要相當小心,細察附近環境,同時要保持警覺,留意附近是否有失蹤人士的下落,故對搜索人員而言,亦是嚴峻的挑戰。
倡以WhatsApp滙報所在地
區智浩補充,據他所知,如果根據事主計劃的路線,由荃灣行至粉嶺應該可以在一日內完成,但他呼籲所有行山人士在出發前,應首先留意天氣情況,「如果天文台話咗嚟緊會落雨,或者會有雷暴,咁行山人士就一定要忍忍先,好似呢排仲話落冰雹,呢種天氣行山絕對係危險」。
另外,行山人士在出發前除了要有充足的準備,包括帶備糧水、電話等,同時亦要將規劃的路線告知家人或朋友,一旦發生意外,救援人員亦可以及時找到,避免浪費時間,因為在山上尋人有如大海撈針。
現今科技發達,市民的手機大多可以連接互聯網,區智浩建議行山人士善用科技,行山期間可多在facebook「打卡」或以WhatsApp向朋友滙報所在地,保持聯絡,令他人得知其「Last known position」(最近已知位置),同時亦應避免單獨行山,「因為行山發生嘅致命意外個案,單獨行山者佔超過六成」。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