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大範疇篩選醫藥股 - 鄧威信

財經評論:
大範疇篩選醫藥股 - 鄧威信

過去兩年,整體醫藥股跑贏大市,整個行業的市值漲幅超過2倍,相對於恒指整體市值只增長了19%,可見醫藥股升勢淩厲。現時醫藥行業的平均市盈率約23倍,較在2009年,提出醫藥改革前為高。

獲國際機構投資者睇好

近日,跟一些國際機構投資者接觸,他們對現時對中國醫藥行業的高估值顯得小心,但他們暫時不會減持或沽空這一個行業的股份,因為在未來的幾年,醫藥行業仍是少數具有雙位數增長的行業,加上人口老化及政府扶持,行業前景光明,這些國際投資者仍然努力在行業中尋找一些具前景、估值較落後的股份。
上述的所謂「具前景」的醫藥股,其中一個指標是旗下生產的藥品較小減價風險的藥企,其實內地未來的趨向由都是由地方政府就藥品招標機制「自行探索」藥品價格,今年各省基本藥物招標工作陸續展開,所以選擇較少藥品受減價影響的藥企,安全系數自然較高,這方面可從四個範疇來入手。
1)非專利成藥佔銷售比重較低的藥企——國家一貫政策鼓勵生產商研發專利藥品,尤其是現代中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現時將一些自主研發的中藥納入《中藥品種保護條例》,生產商如有藥品被納入了保護之列,藥品減價的壓力亦較低;2)原料藥或沒有專利的商品化藥品佔生產比重較少的藥企——這些藥品像化工產品,價格波動大,容易有供過於求的情況;3)旗下藥品行列較少外國藥商參與的藥企——去年中央指令外國進口的自主研發藥品減價,終止暴利,外國藥品仍有減價壓力,這構成中國本土藥品與外國藥品價格差距收窄,對中國藥品構成較大競爭;4)旗下藥品行列中較少新藥加入的藥企——熱門的藥物品種引來較多的新藥加入,競爭劇烈。
總括以上4個範疇,投資者應繼續避開以生產維他命C及抗生素為主的藥企,這兩方面的藥品正是第1、2個範疇所提及的「非專利成藥」及「原材料藥或沒有專利的商品藥」,市場仍面臨供過於求,價格仍有較大壓力。另以生產心血管藥為主的藥企亦要小心,因為這個行頭正是上述第3個範疇-有很多外國藥品參與,據統計,頭5大藥商在這行頭的市佔率高達95%,如他們再受指令減價,將為心血管藥品市場構成重大壓力。
醫藥行業仍是今年投資重點,但整體估值不低,要慎選,以上4個範疇是篩選醫藥股的主線,已將可投資藥企範圍大大收窄,無謂花多眼亂。

鄧威信
星展銀行(香港)高級證券策略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