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先生與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女士美加之行能跟美國副總統拜登短暫會面是件好事,說明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仍然關心香港的發展,仍然在意香港能否順利落實高度自治,仍然關注香港的人權自由有沒有倒退。在當前政改的關鍵時刻,在香港自由與核心價值備受威脅的時候,我們需要國際社會每一分支持,我們需要國際社會的不斷聲援。期望其他重要國家包括香港的前宗主國英國也能像美國一樣以清楚無誤的發言及態度表達對香港自由、民主及高度自治的支持。
應該看到,美國副總統拜登會見李柱銘先生及陳方安生女士在外交上是相當破格的做法。拜登是有實權及影響力的副總統,經常代表奧巴馬政府處理棘手的外交及政治問題。前一陣子的烏克蘭危機拜登就很快代表奧巴馬出訪東歐多國以示美國的支持。現在拜登親自跟香港兩位重要公民領袖、民主運動推手見面,又發表支持民主發展及高度自治的聲明,這充份顯示美國政府對香港問題的重視,這清楚反映美國政府對香港維持自由及發展民主的支持。對向來重視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反應的北京政府而言,拜登的做法是個及時的提醒,促使他們在處理香港問題包括政改發展時必須考慮國際社會的關注及反應。
香港雖從九七年後成為中國政府的特別行政區,但香港絕不是一般的中國城市。從前途問題談判開始,香港就不單純是中國內部問題,也不僅是中英兩國之間的問題,而是備受國際社會注視的議題。此所以中英兩國在八四年就香港回歸簽署聯合聲明後,兩國都很努力向國際社會解釋聯合聲明的內容及重要性,並把文本提交聯合國備案。換言之,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五十年不變等原則已成為中英兩國對國際社會的共同承諾,國際社會自然也有權不時就有關原則提出意見及關注。
更何況當前香港的高度自治與基本自由正受到前所未見的打壓侵害,北京及他的代理人利用手上的財力權力向新聞媒體施壓,迫使敢言的媒體及新聞工作者「收聲」已是越來越嚴重。北京高層官員在涉及香港發展的問題上變得越來越傾向一國,甚至連高度自治也擱下不提。而在事關重要的政改及特首普選議題上,北京態度更是保守頑固,大玩「語言偽術」之餘又肆意落閘設限,希望把不合意或持不同意見的候選人篩走。在香港面對人權倒退、自由褪色、民主奄奄一息的時刻。國際社會伸出援手,表達支持實在責無旁貸,理所當然。
有的人會說,北京政府向來不喜歡香港政團、政治人物跟外國有聯繫,會視之為跟外國勢力勾結,並將因此而採取更強硬的態度,以示不向外國壓力低頭。他們擔心美國今次高規格接待李柱銘、陳方安生,高調聲援香港人權自由及民主發展將會觸怒北京,令政改談判更難有成果。這樣的說法其實似是而非。北京當權者處理政治問題或爭議考慮的是實力,是對手有甚麼籌碼,而不是跟外國或其他人有甚麼關係。只要北京認定有力控制大局,主宰事態發展,即使香港所有政團乖乖聽話,甚麼可能開罪北京的事都不做,甚麼開罪北京的話都不說,「阿爺」依然會寸步不讓,硬把自己的假普選方案套用在香港。相反,假若北京知道國際社會有幾明確關注,她便會感受到政治壓力,在做任何動作或決定時更會有所顧忌。
毫無疑問,捍衞香港的高度自治及人權自由,爭取建立真正民主制度的主力是七百萬市民,我們不能夠也不可能倚靠其他人或國際社會為香港出頭爭取。但是,國際社會的有力支持可以讓更多人明白,爭取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是國際社會共同支持及尊重的,而我們在爭取民主、自由的路上也不是孤軍作戰的。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