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載客量已經飽和,除非拆除座椅改成「運豬車」,否則無法再增加載客能力,港鐵也表明短期內難以增加班次。
運房局局長張炳良建議開設過海隧巴線疏導港鐵的擠擁,但是三條過海隧道的總使用量已達八成,紅隧嚴重超出負荷,甚至影響維港兩岸,尤其是港島區連接東、西兩隧的道路網,引致中、上環和東區走廊北角段西行擠塞,可見政府的建議只會加劇路面擠塞,市民依然受害。
筆者去年年中撰文倡議重開港內線小輪,如今更認為這是唯一可以解決過海交通飽和的方法。但特區政府多年來不斷在輿論、政策上扼殺渡輪服務,至今仍未有進行研究。現階段雖然有新渡輪、天星小輪和其他小型渡輪公司,但未必有足夠船隻資源可作即時行動,特區政府絕對有責任展開工作,包括了解市民使用交通習慣和意願、碼頭設施規劃、陸路接駁交通計劃,以及船公司購置新船等等。
筆者與范國威及所屬的新民主同盟、毛孟靜議員等人士,已着手研究多個方案,包括在海輝道靠近油麻地避風塘的海邊,重置大角嘴碼頭復辦來往中環、灣仔及北角的渡輪;以專線小巴接駁海麗邨、富昌邨、凱帆軒等屋苑。以維港航速限制15海里計,估計連同接駁交通總行程時間僅約半小時,將能舒緩東涌線南昌站及奧運站的擠逼。
另一個方案就是重新推動觀塘碼頭服務,復辦來往中環、灣仔的渡輪,預計以「大船」航程時間約半小時,以加強將軍澳、寶達邨、秀茂坪接駁碼頭的巴士及小巴服務作出配合,勢可舒緩港鐵將軍澳線的擠迫。但長遠而言,應加快發展位於寶盈花園南面海邊的將軍澳碼頭,真正惠及將軍澳地區居民。
重開中環往來荃灣、屯門航線,可能使隧巴962更有效發揮改善青山公路沿線居民的交通服務的作用,930則改善大窩口的過海交通之餘,並為葵興、葵芳兩站產生分流作用,騰空部份運載力應付,應付荃灣站、大窩口站和荔景站以南的客量需求。再配合加強連接至尖沙嘴碼頭的巴士或小巴服務,必能舒緩荃灣線過海「逼爆」問題。
復辦航線需要經過政府行政程序,船公司要購置船隻,還需要一些時間。但加強現有港內航線服務,特區政府可以馬上執行。例如加強陸路交通接駁紅磡、九龍城及觀塘碼頭,使市民可以更方便使用渡輪;船公司見到有客量增加的趨勢,定必樂意加密班次提升服務。長遠而言,船公司願意繼續投資營運,並有機會無需政府補貼就能維持離島航線的經營,減掉一項公帑負擔。
論至此可謂給張炳良局長「畫公仔畫出腸」,特區政府還不行動的話,不只是無能和無為,更是無心。香港政府要馬上行動,運用上天給予香港的維港海面,解決交通問題。
林鴻達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