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專訪】
中國南車(1766)以生產高鐵聞名,公司接受專訪時透露,2011年起開始以「高鐵技術」生產電動巴士,累積銷售達4,000多部。「電巴」今年落實「走出去」在巴西設廠,料產能將增至10,000部;同時,公司正與九巴等多間營運商商討進軍香港。
中國南車去年收入達965.3億元(人民幣.下同),市場聚焦其重點生產高鐵及地鐵之際,公司正靜靜起革命,擴闊產品組合至電動巴士。今年中國南車把這款「E系列」單層純電動巴士,首次帶到香港展出,驟眼看與其他單層巴士相似。
中國南車旗下電動汽車部門、市場與品牌管理部部長魯喜慶接受訪問時指,南車在2005年開始研究電巴,2011年正式生產及銷售;至今推出四款包括混合動力、在線充電、插電式,以及最新純電動巴士,累積銷售約4,000部,銷售額約11.8億元,佔中國南車整體銷售額僅約1%。
對於備受關注的安全及續航問題,魯喜慶強調,中國南車旗下的電動巴士「利用高鐵技術生產大巴,多年來從沒發生過安全事故」。他補充,所謂「高鐵技術」包括控制系統、摩打、電池等,每公里耗電量低於0.8度,或節省耗油達50%。
售價低過比亞迪35%
該款純電動巴士現時以鋰電作電池,充電需約6小時,可行走200公里,售價介乎130萬至180萬元,較比亞迪(1211)電巴K9便宜最多約35%。載客量約70人至100人,並採用低地台設計,與現時本港的單層巴士設計相似。
魯喜慶補充,南車另一款混合動力「電容」巴士,充電時間可短至10分鐘,且價格更便宜,約70萬至120萬元,適用於香港路面。他透露,公司正與包括九巴在內的多間營運商接洽,希望進軍香港市場。
除潛在市場香港外,該款電巴主要市場在長沙、北京及成都等,去年首次外銷10部至巴西。與比亞迪拓展海外市場的策略一樣,魯喜慶透露,公司已落實在巴西建廠生產電巴,料今年6月時,產能將翻倍至1萬部。
記者:鄭柏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