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清明時節倍思親,鮮花敬奉到墓墳;一紙祭文從何說,落得惆悵欲斷魂!」在海難喪子的古太,昨天於電台節目發表祭文,哀悼枉死的39條人命。文中指,運房局局長張炳良上月收到調查報告後,改口稱報告會有條件地公開,憂慮當局借「私隱」及「公平聆訊權利」等理由,寬待涉違規違法的公務員。前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指,公眾利益和家屬感受,必須凌駕私隱等因素,當局有需要解釋如何作出公開報告決定。
古太在港台《香港家書》節目中發表祭文:「三月飛霜,調查小組提交報告前夕,香港多處地方落雹;也見證了二百年一遇的滂沱大雨,會不會是先人你們已洞悉先機而在天上嚎哭?雷電交加,是不是你們為自己的冤情未能得雪而吶喊?」
疑寬待涉事公務員
古太稱,張炳良最初曾經指,報告不可能不公開,惟現已變成有附帶條件的公開,需要在公眾利益、私隱、公平聆訊權利,以及對刑事調查與聆訊影響,四項條件中平衡,「很叫人懷疑日後報告會否公開,就算公開,會否全部事實的真相」。
古太質疑,當局為了拒絕全面公開報告而設限,疑企圖寬待涉事公務員,並認為海難慘劇已非一己之事,當局考慮公開報告時,不應受私隱問題限制。她稱,家屬已竭盡所能,四出奔走,惟仍未有人為事件受到懲處,皆因平民百姓,無權無勢,難以向高官權貴據理力爭。
公眾利益應放首位
王永平指,政府處理重大的社會事件,金科玉律是將公眾利益放在首位,海難造成重大人命傷亡,家屬感受也必須顧及,「公眾利益同家屬感受都好肯定凌駕私隱考慮」。他稱,當局需要全盤解釋如何作出公開報告決定,否則可能面臨家屬採取司法覆核等法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