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培凱︰大唐遺寶 - 鄭培凱

鄭培凱︰
大唐遺寶 - 鄭培凱

陝西省博物館和全國文博系統的博物館一樣,免費向公眾開放,但是,其中有兩片特展地區是例外,一是唐代壁畫珍品館,每人要收三百大元入場費,另一則是「大唐遺寶」館,也要收費,不過,還好,只收二十元。這裏展出的大唐遺寶,其實就是一九七○年出土的何家村窖藏唐代金銀器,都是些極其珍貴的寶貝,代表了唐代金銀製造工藝的頂峯。用簡單的成語來形容,就是窮極奢侈,琳琅滿目,耀眼生輝,美不勝收。
這一批窖藏寶物,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因為全國大鬧革命,更因為研究與整理費時良久,一直秘不示人。聽說江青曾經派人取去出土的金碗,玩賞了許久,幾經交涉,總算歸還。好不容易到了二○○四年五月,何家村金銀器的一些精品,才在北京大學賽克勒(Sackler)考古與藝術博物館首次亮相,並且出版了一本附有專家研究的圖錄《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遺寶精粹》。我有幸在十年前到北大講學,恰逢其盛,參觀了這一批唐代皇室貴胄才有緣見到的寶貝,並且認識參與整理的專家,得聞其詳,知道寶貝出土引出了一連串謎團,迄今還沒有定論。這批寶貝一直到幾年前,才正式在陝西省博物館向公眾全面展示,讓人們得窺大唐盛世的燦爛輝煌,可以由此遐想,唐明皇與楊貴妃的風流歲月到底有多麼賞心悅目,天寶盛世究竟有幾多煙霞,幾多錦繡,幾多珠玉。杜甫當年身逢其盛,卻因官職卑微,只能從遠處觀望,寫下《麗人行》中的詩句:「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筯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看到了何家村出土的寶貝,你才知道,任是杜甫這樣的天縱詩才,也只能慨嘆言語道斷,描摹不出皇家富貴的驕奢淫侈,放到眼前近觀,竟是精美綺麗,巧奪天工至斯。
這批金銀器是偶然發現的,時間是一九七○年十月五日,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省公安廳收容遣送站,正進行基建工程。就在地基挖到深約零點八米的時候,突然發現一個陶甕。打開陶甕一看,發現裏面滿滿地裝有金杯銀碗,工程隊都驚呆了,趕緊往上報,文保單位就派了陝西省博物館來清理。一共發現了兩個大陶甕與一個銀罐,共出文物一千餘件,有瑪瑙器、水晶器、玻璃器、玉器、金箔、錢幣、銀鋌、銀餅、銀板,還有玉帶胯,玉鐲等玉器。據整理人員統計,金器總重量14,900多克,銀器總重量195,000多克。古人形容貴族奢侈,說他們「日食珍饈值萬錢」,看看他們的金銀器皿,你才知道,日食萬錢實在也算不上甚麼。
這次在陝西省博物館觀賞何家村遺寶,我特別仔細觀賞了鎏金舞馬銜盃紋銀壺,因為這件寶貝不但精采絕倫,顯示了唐代金銀工藝的卓越,令人嘆為觀止,還為我們了解唐代貴胄生活,以及他們愛馬成癖的風尚,提供了鮮活的例證。
鎏金舞馬銜盃紋銀壺,造型非常特殊,顯然是模仿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壺身呈扁圓形。壺身兩側以鏨刻手法雕出跳舞的駿馬,鬃鬣繫有飄帶,口銜酒盃,馬尾上揚,後腿屈膝,做銜盃敬酒的姿態,十分生動。據《明皇雜錄》的記載:「玄宗嘗命教舞馬,四百蹄各分左右,分為部,目為某家寵,某家嬌。時塞外亦有善馬來貢者,上俾之教習,無不曲盡其妙。因命衣以文繡,絡以金銀,飾其鬃鬣,間雜珠玉。其曲謂之『傾盃樂』者數十回,奮首鼓尾,縱橫應節。又施三層板牀,乘馬而上,旋轉如飛。或命壯士舉一榻,馬舞於榻上,樂工數人立於左右前後,皆衣淡黃衫,文玉帶,必求少年而姿貌美秀者,每千秋節,命舞於勤政樓下。」由鎏金舞馬銜盃紋銀壺呈現的生動形象,我們可以印證這段野史記載的準確性,知道唐明皇不但愛馬,而且親自參與舞馬訓練的安排,甚至不惜工本,讓舞馬穿金戴銀,用錦繡珠玉裝飾馬匹。這幾百匹舞馬當然就是唐代宮廷貴胄的寵物,想來也和今天養寵物一樣,當時都各有寵名,如李小嬌、李阿嬌、李小乖、李乖乖、李寶寶、楊小嬌、楊小寶、楊小乖之類。
《封氏見聞錄》有一段記載說,開元十七年的時候,宰相張說奏請以唐明皇生日八月五日為千秋節,此後「是日皇帝御樓張樂,傾城縱觀,天下士庶皆為賞樂。」《明皇雜錄》提到的勤政樓,就是這段記載說的御樓,看來千秋節這一天,唐明皇到勤政樓上並不是「勤政」,而是去玩耍,去觀賞舞馬銜盃,與民同樂。宰相張說就寫過十幾首舞馬樂府詞,如《舞馬千秋萬歲樂府詞》:「聖皇至德與天齊,天馬來儀自海西。腕足徐行拜兩膝,繁驕不進踏千蹄,髬髵奮鬣時蹲踏,鼓怒驤身忽上躋。更有銜盃終宴曲,垂頭掉尾醉如泥。」這首詩描述舞馬表演的情況,非常生動細緻,場面浩大壯麗,幾百匹馬、上千馬蹄同時行止進退,洋洋大觀。寫到舞馬奮鬣揚蹄,時蹲時踏,還能銜盃敬酒,與銀壺上的舞馬姿態完全一致。我們以往只能依據文獻記載,推想唐代舞馬表演的情況,還會因為文獻資料屬於詩歌文學或傳聞野史,而懷疑其可靠性。何家村遺寶中的鎏金舞馬銜盃紋銀壺上的舞馬造型,與文獻記載可以完全配合,而且以具體形象引證了文字記載,使我們確信,唐代舞馬祝壽,不僅確有其事,其場面之壯觀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像。
我中學時代看過一部羅拔泰勒(Robert Taylor)演的電影《Miracle of the White Stallions》,是迪士尼出品的。電影情節實在不怎麼樣,演技也馬馬虎虎,不過因為是大明星「蘿蔔太辣」演的,我當時也就去看了。故事大概是說納粹侵略時期,維也納的貴族如何拯救奧地利舞馬的經歷,其他都不記得了,卻對電影中出現的利匹贊舞馬(Lipizzan dancing horses)印象深刻,驚艷不已。心想世界上居然還有一群白色的駿馬會踩着舞步,前後左右,按着音樂節拍進退,真是佩服維也納的西班牙舞馬學校,感到歐洲人了不起,文明先進,不明覺厲。現在當然知道,遠在哈布斯堡王朝馴教舞馬之前一千年,唐朝的長安就有舞馬的傳統,而這件鎏金舞馬銜盃紋銀壺,就是歷史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