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你同行︰設計最佳治療方案 - 張淑儀

乳你同行︰設計最佳治療方案 - 張淑儀

外科腫瘤科醫生,掌握了癌症病人的病情後,便可以為病人設計治療方案。
乳癌多採用綜合治療法,主要分三部份,手術、再配合放療及藥物治療。乳癌平均治療率達八成,主因是第一及早發現,其次便是有輔助治療所致,可以消滅離開病灶發源地的隱藏癌細胞,以減低復發機會。病人是否需要食「全餐」,即三種治療方法都用上,以及治療的先後次序,都是設計方案的重點。而方案首先考慮的,是病人的期數,其次是腫瘤的特性。
乳瘤期數,會依照TNM系統評估,即是以腫瘤的大小、腋下淋巴有否轉移,以及有否遠端擴散到其他器官,分零、一、二、三、四期評定。好多病人以為Grading就是期數,其實只是細胞的等級,任何期數的細胞,都有不同等級。有病人看到自己是Stage I Grade III,誤以為是第三期,其實她只是第一期,結果虛驚一場。
在知道期數外,亦要知腫瘤特性。現今醫學所知分四類型:管腔A型(Luminal),管腔B型,HER2型,三陰性型。如果腫瘤屬管腔A型(Luminal),荷爾蒙受體呈陽性的病人,與腫瘤同屬第一期上皮生長素受體型(HER2)的病人作出比較,後者的情況會較嚴重,而復發機會亦會多些。
知道腫瘤特性,有助設計治療先後次序。如果是HER2型或三陰性(Triple Negative)腫瘤,病人未必先做手術,而是化療先行。近年多了些第二期A及二期B病人,先做化療縮細腫瘤,然後才做手術,療效理想。不過,乳腺葉癌的病人,腫瘤尺碼縱然較大,亦不會先打化療,因藥效不彰。此所以醫生要對腫瘤特性有所認識,才能為病人設計適切的治療方案。而這些相關專業知識,是那些連分期數都有困難的普通外科醫生,所未能掌握到的。
當主診醫生設計好治療方案後,病人亦會感到放心,知道隨後條路怎行,而醫生亦有責任,向病人解釋清楚,例如全乳切除後,是否需要電療,若電療又怎樣安排重建手術。據乳癌資料庫統計顯示,有七成病人全乳切除後,毋須做電療,三成人要做,對照結果至今未知,但病人至少明白,不致過分徬徨。
香港乳癌基金會網址: http://www.hkbcf.org
香港乳癌基金會電話:25256033

張淑儀醫生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