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風景:浸鹹水 拯救失傳工藝

周日風景:浸鹹水 拯救失傳工藝

香港設計師都有很好的概念,但對比米蘭、荷蘭等地,其概念還停留於表面泡沫的層面,未走進港人生活,一個潮流退去,設計路又模糊不清。香港設計公司Miro的負責人陳凱納和梁展邦說:「香港工業設計,為解決生活困難;荷蘭讀設計,為啟發人於生活中思考。」他們在理工大學畢業後,帶着一份不甘與好奇,飛到荷蘭知名設計學院Design Academy Eindhoven(DAE)進修碩士課程,「為甚麼這間學院總是人才輩出?」答案是:概念設計。國際頂級的荷蘭設計師Maarten Baas、Richard Hutten、Marcel Wanders都是出自DAE。其中荷蘭設計師Piet Hein Eek經典的木椅,一條樹幹就橫放在這裏,「讓人在慣性生活裏,重新思考椅子的定義。」

概念設計師Miro

Miro深信設計應該能啟發人的思考,希望在香港推廣概念藝術。

Miro由梁展邦(左)和陳凱納(右)組成,主張概念設計。二人先後於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畢業,後於荷蘭知名設計學院Design Academy Eindhoven進修碩士課程,更均獲得青年設計才俊大獎。二人曾於2010及11年分別參與荷蘭及米蘭設計周。

白鐵明信片
白鐵的明信片,包邊技術將近失傳,讓遠方的好友保存這份屬香港的工藝。

A Hidden Place:既是掛衣,又是個人閉關的地方。個人與公共空間,取決於用者。

Undefined Platforms:枱、枱凳、凳如何定義?生活充滿很多可能性,就由自己來組合。

尋找舊區打鐵佬

剛畢業,二人就能參與荷蘭和米蘭設計周,開展Miro設計公司集合天時地利人和,偏偏Miro回到香港這個狹隘的城市,「就想將這種概念設計帶來香港。」他們去年開始鑽入舊區小巷,尋找打鐵佬,以白鐵作為創作素材。「我們不是特別喜歡這種素材,而是關注這個將失傳的本土工藝行業。」他們提及香港設計展覽止於設計師們經驗分享的交流,「我們在荷蘭辦展覽時,一位教授花了一小時跟我們爭論設計最高境界是多樣性還是合一的問題。最後,他說其實你所言的也沒錯。」香港人就是需要學習這種開放的態度。概念設計比概念藝術來得更親民,但香港政府連垃圾分類的教育也弄得一團糟,恐怕要迎合西方世界概念設計大潮流,還有一段苦路要走。

荷蘭概念設計師Marcel Wanders的設計強調反傳統。

Marcel於1996年設計的結繩椅令他蜚聲國際。

商品化 毛遂自薦賣紙藝

張瑋晉主張升級再造,對抗消費主義。然而,同系出身的Stickyline,其創作偏偏與商品扯上關係。2011年Stickyline的黎意雄(阿蟲)和梁子程(Michael),為王菀之「水百合」演唱會設計一件摺紙服飾,王菀之台上一句致謝,二人眼泛淚光以為自己會走一條掘金路。結果,人聲散落,繞樑三日的只有歌手的歌聲,Stickyline?是誰?這就是年輕藝術家跟設計師的分野。藝術系畢業生出色的畫作,賣得上2、3萬元不等。即使賣不去,藝術家至少贏得一份尊重,「喂!你用紙做的裝置成本低,怎能定高價?」、「我們中心想借你們上次展覽的作品來擺放一周……」聽到這些無稽之言,阿蟲就冒火回答:「如果你認為自己能想出這些設計,那就不需要我們。有尊重過我們的創作嗎?」連番打壓少不免影響自信,起初他們經常報價過低,算起物流雜費還要虧蝕。幸好他們仍經常提醒自己沉着應戰。

Stickyline 2011年於Design Mart以紙設計香港地標的頭盔,深受歡迎。

紙紮巨鯊
2012年為時裝品牌Paul & Shark設計的藝術裝置《巨鯊》。

摺紙設計師Stickyline

2011年,黎意雄(阿蟲,左)和梁子程(Michael,右)組成摺紙創作組合Stickyline。二人同畢業於理工大學設計學院,主修工業及產品設計。黎曾到荷蘭參與「情感.設計.體驗工作坊」,去年獲青年設計才俊大獎,梁現於玩具設計公司工作。Stickyline曾與日本潮店Wut Berlin的Pop up store及連卡佛等合作。

2012 年作品「海岸線模組」將2,000個彩色紙塊貼滿房間,同時反思填海議題。

2011年為王菀之演唱會設計服飾,漸廣為人知。

Stickyline被米蘭設計周邀請舉辦工作坊,以稻米作主題。

扣門進駐連卡佛

設計和藝術,界定模糊,視乎將創意放在甚麼事情上以及觀眾的解讀。我深信,一個在國際市場上耐看的設計,定必承載着本土的文化意涵及藝術理念。今次Stickyline被邀請舉辦一個工作坊,讓觀眾一同以紙摺成稻米,完成裝置,希望藉這種中西國家對米不同的處理方法,思考文化不同如何共融。阿蟲:「之前參與柏林設計節,西方人見到我們的作品就想起中國紙藝,但卻欣賞幾何圖形的現代感。」這就是中西文化最大的分歧。「所以,我們不會界定自己是藝術家還是設計師,這樣反而吸引不同客戶,令創作更多元化。」今天,他們跟Lomography合作設計紙相機、為Daydream Nation、連卡佛設計櫥窗,「好多客都是我們辛辛苦苦拍門自薦呢!」

歐洲設計界盛事

設計界奧運會
Milan Design Week
一年一度的米蘭設計周(Milan Design Week)被譽為「設計界奧運會」,將於4月8日至13日舉行,以有53年歷史的米蘭家具展揭開序幕,吸引全球頂尖設計師雲集米蘭。去年28萬參展商中,過半均來自國外,是設計界規模最大的國際級盛事,米蘭各區均會於這個設計周內舉辦展覽和活動。

Dutch Design Week
將於10月舉辦第13屆,每年於Design Academy Eindhoven所在的荷蘭燕豪芬舉行,該展素以前衞與設計趨勢前瞻而聞名。

DMY International Design Festival
於6月在德國柏林舉行。2003年由Joerg Suermann所創辦,起初由柏林一處廢棄廠房所舉辦,致力推介新銳設計師,場地佈置隨興。

London Design Festival
已有12年的歷史,於9月舉行。是英國最具規模的設計展,涵蓋英國全部創意產業。其特色在於展場範圍包含學校、企業、百貨公司,宣揚「設計就在生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