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經濟恐五年低首季GDP料增7.3% 仍處「合理區間」

內地經濟恐五年低
首季GDP料增7.3% 仍處「合理區間」

【本報訊】中國將於4月10日開始陸續公佈今年首季經濟數據,由於國家推行經濟結構轉型,據彭博統計,市場預期今年首季經濟(GDP)增速會顯著放緩至7.3%,按季計為金融海嘯後五年來低位,惟仍在總理李克強的「合理區間」、即7至7.5%範圍內,市場普遍預期第二季可望反彈。

記者:周燕芬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已於4月2日率先出手,推出加快鐵路建設,研究擴闊小微企業稅務優惠,加強金融對棚戶建設支持力度等微調措施刺激經濟。
美銀美林和滙豐等經濟師表示,普遍預期今年首季已是谷底,第二季可望反彈,但亦有如野村等少數悲觀的看法,指第二季或第三季會進一步滑落至7%的水平,除非中央推出削減存款準備金率等「重藥」,才能扭轉跌勢。

人幣升值帶來滯後效應

市場預期首季國內生產總值增速7.3%,較去年第4季回落0.4個百分點,亦是連續第二個季度滑落。美銀美林報告分析,指首季增速持續向下滑。
因工業增加值和零售增長疲弱,政府嚴控污染減排措施,反貪腐活動加大力度,地產市道放緩,早期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滯後效應,還有管制地方債和影子銀行等措施,均拖低了經濟增速。
還有電子商務興起的零售數據,統計局將需時掌握。該行預期首季增速為7.2%。瑞銀亦指春節後內需改善幅度弱於往年,料首季增速為7.4%。

上月通脹料回升至2.4%

對於3月份通脹(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表現,中金料由2月的2%回升至2.4%,原因是往年基數較低所致;而滙豐PMI的購進價格跌幅較大,預示PPI(工業出廠價)跌幅也會擴大。市場預期跌2.3%。
出口方面,隨着春節因素消除,交通銀行料3月會有顯著反彈,由2月跌18.1%回升至升6.5%;不過,進口表現將由2月的10.1%回落至3月的5%,因為早前人民幣貶值預期引發進口原材料及大宗商品進口囤貨,削弱3月進口意欲;內地收緊污染排放,亦抑制進口資源能源型產品。
固定投資受3月份企業開工率有所上升帶動,市場預期會由2月的17.9%微升至18%;工業增加值亦由8.6%微增至8.7%。
零售消費則由首兩個月的11.8%上升至首季的11.9%,交銀認為汽車銷售為主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