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松有價,上周就有三名斬樹黨被捕,沙田排頭村亦有一棵羅漢松遭盜,村長藍戊發談起仍覺氣憤。「風水樹」羅漢松是盆景常見樹種,近年升價萬倍,藍戊發年少時已上山伐樹樁做盆景買賣,一個「𡃁仔」因而認識了一班大孖沙及銀行家盆景迷,當中恒生銀行前總經理黃基棉、永隆銀行創辦人伍宜孫、恒生銀行創辦人何善衡、大生銀號創辦人馬錦燦等,都是上水香港盆景雅石學會的會員。盆景之春,新綠初發,是觀賞佳期。那天,我坐上往上水的綠van,踏進昔日華資銀行家的秘密花園,探尋嶺南文化。
記者:邵超
攝影:梁志永、林家樑
提起嶺南文化,可能會想起粵菜、粵劇、嶺南建築、嶺南畫等,其實還有嶺南派盆景。香港盆景雅石學會的會址「石苑」,位於上水金錢村,學會成立近三十年,每逢周日開放予公眾參觀。學會創始人全是在香港叱吒風雲的華資銀行家,最初於一九六六年成立第一屆盆栽藝術研究會,七十年代籌集約二百萬元,購入金錢村一個近五萬呎養雞場,一九八七年始完全竣工。隨着創會會員一個個離世,這些名人雅事,都留在石苑裏。香港盆景雅石學會創會會員及委員藍戊發,成為香港盆景歷史的口述者。
遊園漫賞 橋頭亭畔作品
七十年代是香港盆景的黃金時代,盆景學會遍地開花,除香港盆栽會(香港盆景雅石學會前稱)及伍宜孫創立的文農學圃,其後還有沙田盆栽會、國際盆景會、亞洲盆景雅石會等相繼成立。石苑由黃基棉牽頭,找來一班富豪銀行家打造一個文化交流及砌磋技藝的私人樂園,並由學會會員中任職園景師的陳鑒德承造工程。這個古裝劇裏假可亂真的皇帝御花園,按照蘇式園林佈局而成,以嶺南「縮龍成寸」的造園技法,巧妙地穿插亭、橋、石、山、水,借助影壁、圓門等,景物高低錯落,把江南山水縮放其中。甫進園內,假山橫亘,被前方曲橋吸引,便穿過假山前往,不料洞外別有洞天,可拾級而上,站在洞頂,整個石苑便在腳下,豁然開朗。藍戊發說:「假若只放置一件件盆景,像工廠,沒趣!」他在內地擁有一個盆景基地,但他更喜歡這裏,「夏天炎熱,在亭內乘涼看池塘,遊園才有意思。」小橋盡頭又一道紅牆綠瓦,圓門外園便是銀行家曾經流連忘返之地,不下六百盆盆景,盆景與主人新舊更替,黃基棉與藍戊發的精品最多,「學會每月運作如花王薪金、水電等經費逾萬,黃基棉當年移民加拿大前,捐出約二百盆作拍賣,拍得逾百萬作學會營運資金。」中國園林多有名人題字,黃基棉廣邀文化界、銀行家、官紳等題字,正門的一副對聯便出自「盆聖」伍宜孫之手,遊園時更添雅意。
捍衞國粹 名家寸步不讓
穿過圓門進入盆景園,眼前盆景精品形態各異,滿園沁着幽香。都說盆景是立體山水畫,唐宋時叫盆栽,至明清大盛,有了盆景一詞,拼音為penjing,而在唐代傳至日本的盆栽一詞譯名為bonsai,因譯名好記,盆景藝術才得以在西方廣受認識,也生出日本是盆景發祥地之誤,莫欺盆景迷都是斯文人,國粹之爭寸步不讓,「七十年代初伍宜孫去日本舉行講座,取出一幅唐代古畫作證,日本人才服了。」
伍宜孫的祖父是嶺南派盆景的始祖,他本人有「盆聖」之稱,具國際影響力,這位名人居然稱藍戊發為發哥,「首次見面就說如雷貫耳,當時我只有十五、六歲,其他盆景迷都叫我樹仔佬!」我笑伍宜孫求名樹,當然要「落足嘴頭」。藍戊發其實最佩服黃基棉,最尊重謝啟鑄。恒生銀行前總經理黃基棉人到中年才玩盆景,七十年代初經太極宗師鄧香海介紹入會,他的附石盆景一反以根附石的傳統,獨創以樹幹貼附石壁生長,或跨石而出,或穿洞而出,樹石融為一體,一九九○年首屆省港澳台盆景藝術博覽會,技驚四座,奠定了附石盆景宗師的地位,「黃基棉一放假就會來石苑,每次總帶着工人做飯,否則十多人便要吃乾糧。」昔日金錢村的荒涼可想而知,像上山修行。藍戊發也讚揚香港中國銀行前副主席謝啟鑄肯教育後輩,造詣具獨創性,謝將所有盆景都種在深水灣香島道50號「萱廬」中,可惜他去世後,後人不懂打理,屋內盆景全部枯萎,萱廬亦於二○○四年易手予新鴻基家族。
正門
有「盆聖」之稱的永隆銀行創辦人伍宜孫,享104歲高壽終,是永隆銀行創辦人,祖父伍宜康是嶺南派盆景創始人,自幼得祖父及父親伍若瑜點撥,石苑正門「石饒百態 苑集羣芳」對聯。整個正門的設計也是由黃基棉一手策劃;正門的對聯則出自伍宜孫之手。
曲橋末端
恒生銀行創辦人之一何善衡亦是盆景迷,以具親和力的服務帶領恒生扎根香港,其墨寶「玉笏參雲」立在曲橋末端,恰恰讚美園中假山之氣勢。
池塘邊上
鍾逸傑爵士於石上題字「洞壑天然」。本身是中國通的他,早年的政治生涯都在新界,有「新界王」之稱,申請石苑時須跟他打交道。
小石林
已故恒生銀行常務董事梁銶琚是慈善家,一生為教育及醫療捐獻甚多,揮筆書「小石林」,字體瘦俊。
小石林
前區域市政局主席張人龍亦為學會題書「飛瀑流泉」,上水有一條龍琛路,就是以他及上水鄉紳廖潤琛命名,以表揚二人致力於石湖墟1955至1956年大火後的重建工作。
圓門
分隔園景區和盆景區的圓門,兩面門楣皆有石苑題字,篆書是孔子七十七孫孔德成所題,背面的草書則是嶺南畫派大師趙少昂題書。
懸崖式 山松 (藍戊發)
懸崖式山松盆景飄長58吋,有老虎下山之勢,是藍戊發最喜愛的作品之一。他以拆卸的古宅搜來的畫筒作盆,剛柔並重,看到和諧。
天池 老香樟 (藍戊發)
藍戊發形容為「天池」的老香樟闊56吋,年逾百歲。他說此樹經村民年復年斬伐才成形,因樹木天性受傷後結痂尋罅長出新木。
雲頭雨腳 紫薇 (藍戊發)
高47吋的紫薇是典型的雲頭雨腳造型,即上大下細,雙株並發,極具氣勢,樹旁放上石頭來減輕不平衡的感覺。
大樹型 羅漢松 (吳有沅)
學會永遠名譽會長吳有沅捐出的一盆53吋高的大型羅漢松,養在盆中四、五十年,枝葉繁茂。
附石盆景 相思 (黃基棉)
黃基棉是附石盆景宗師,這盆「相依」是他最喜愛的盆景之一,將相思樹緊依附在約47吋高的英德石上,春天長葉期,畫意更濃。
嶺南盆景畫意
盆景(盆栽)是在中國發明,再傳到日本、越南和朝鮮,是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約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中國盆景藝術有五大流派,香港從嶺南派,其餘還有蘇派、揚派、川派和徽派,現時只有揚派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嶺南派多為大樹形,以「蓄枝截幹」的手法來造型,待樹幹長至一定粗度便修剪,然後選留位置適合的新枝,待新枝長至一定粗度再修剪,反覆修剪便能修出理想的樹形,具飄逸豪放之姿,更貼近生長於自然的大樹。
古樹也有開花結果時
盆景是活的自然藝術品,經盆景師悉心栽培,能表現一種大自然的意境,並可從中看到四季的變化。春天吐芽開花,夏天滿葉,秋天落葉,冬天休眠。春天和冬季是盆景迷最喜愛的季節,春天花開,遊園時滿園沁香,剛長出的嫩葉翠綠可愛,跟冬天光禿禿的孤傲姿態,又別有一番風味。當中盆景常用的桑樹,結果時更能吃用。
香港盆景雅石學會
地址:上水金錢村金錢南路DD92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