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10年前的4月11日,天水圍天恒邨一名男子斬殺妻子和一對孖女後自殘身亡,這宗一家四口家暴滅門慘案當年轟動全城,下周正值10周年,有團體指這10年來當局雖然有投放資源及加強前線人員培訓,但服務卻不夠「人性化」,不少婦女活在家暴陰霾下。有關團體明日在天恒邨舉行的「十年祭暨反思會」,希望當局反省彌補不足,吸取血的教訓。
記者:劉雲彪 鄧海興 麥超億
慘劇發生於2004年4月11日一個周日,家住天水圍天恒邨恒運樓的四川姑娘金淑英(當年32歲),早年嫁了任職裝修工人的港人李柏森(44歲),更為他誕下一對孖女(6歲),來港後才發現丈夫靠領綜援維生,更不准她外出工作,不時虐打她發洩,精神及肉體上屢受折磨。淑英曾向社工及警方求助,惟卻未被列入「家暴」個案。
案發當日,她原打算出走,脫離丈夫魔掌,惟對方卻以兩女兒作要脅,她大驚下往警署報案,但卻未獲受理,她無奈返家,當晚即被發現與兩女慘遭丈夫斬殺同赴黃泉,李亦畏罪自戕死亡。事後警方及社署均被批評未能及早介入協助。
警玩數字遊戲 忽視危機
這宗滅門慘案事後引起社會極大迴響,並拍成電影《天水圍的夜與霧》,而死因庭亦提出了多項建議,社署及警方亦急亡羊補牢作出改善,於08年推出「反暴力計劃」,圖改變施虐者的行為及態度。至本年度在支援家庭兒童福利的開支,預算撥款逾23億元,較10年前增加近八成;前線人員亦增加六成達168名,宿位增加六成至260個。群福婦女權益會前主席廖銀鳳反駁稱,雖然當局確投放資源,警方亦有清單指引依循,惟卻不是「人性化服務」,仍有受虐婦女未得到切實幫助。
廖銀鳳認為警方於09年開始,將家庭衝突案件分為三類,即家庭暴力(刑事)、家庭暴力(雜項)及家庭事件,令家庭事件數字直線上升,相關家暴數字卻顯著下降,屬玩弄數字把戲,容易忽視及隱藏潛在危機。她指,10年來香港仍發生多宗類似家暴慘劇,最近她亦接獲東涌一名正與丈夫辦理離婚手續婦人來電,稱因未符合有條件租約計劃,需繼續與丈夫同住,其間遭對方虐打,廖往營救時,痛心警方未有體諒受害人境況,着其獨自返回執拾行李,反增加與施虐者的相處機會,是個頗危險的做法。
施虐者強制課程成效低
律師兼香港人權監察副主席莊耀洸亦稱:「天水圍呢單案改變咗啲,但係遠遠唔足夠,仲有好多好多要做。」他強調現時當局下放給前線社工的資源確有限,是問題根源所在。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主席鍾婉儀認為,雖然當局於08年修訂了《家庭暴力條例》,推出的「反暴力計劃」只是讓施虐者自願參與性質,而法院於09及10年,共發出的強制令只有近50宗,遠遠不及外國個案,如證實施虐者有動手,即強制其須接受輔導,「令到家庭零暴力係個謊言,原來打老婆,虐待妻兒係冇代價!我哋覺得呢啲係相當荒謬」。
明天中午她們將在天水圍天恒邨進行「十年祭」悼念及獻花儀式,並舉行反思會,盼能「反思番呢個血的教訓,我哋可唔可以再行前多一步,去令到婦女嘅人權方面得到保障呢?」
天恒邨滅門案事件簿
97年︰李柏森與育有三子女的前妻離婚
98年7月︰金淑英與李柏森在內地結婚,翌月誕下一對孖女李燕利(右)及李子雲
04年1月︰金淑英持單程證來港定居
04年2月19日︰遭丈夫趕出家門的金淑英,向區議員及社工求助,入住庇護中心,五日後返家
04年2月28日︰金淑英向社工透露丈夫「買刀返家」恐嚇「殺全家」,再度入住庇護中心,八日後返家
04年4月9日︰金淑英報警指遭丈夫毆打,腳踝及背部受傷,警列家庭糾紛處理,並和解了事,金再入住庇護中心
04年4月11日︰金淑英曾報警稱懷疑丈夫對女兒不利,但不獲受理,最後與兩女兒被發現身體多處刀傷死於家中,丈夫則傷重昏迷,留院12天後死亡
04年6月24日︰社署成立三人專責小組調查事件,五個月後公佈結果,批評政府各部門各自為政
05年8月13日至25日︰死因庭聆訊,裁定男方死於自殺,妻女死於非法被殺,並向警方及社署提出共12項建議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