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沒有外傭後,沒有任何不習慣。「忙」確實讓一家人非常充實,根本無空閒時間去想是否適應這個轉變。但另一個意想不到,讓我們喜出望外的「適應武器」竟然是私人空間!從前外傭的睡房在廚房後面,每天在廚房內吃飯,沒有在廳中流連,而周末我們也往外走,一點兒也不覺外傭阻礙了家人相處的時間。然而當我回憶很多細微的事情,原來她確實做了家庭的「電燈膽」。比如說,若外傭在我們吃飯時開始清理桌子,一家人會暫停說話,有時候外傭會在我們玩遊戲時走出來問關於她第二天的工作,每天總是有這些微小的事件發生。
拍拖是最好的比喻,每當我們一家人共享時光,無論是吃飯、玩耍、聊天,甚至爭論,其實就好像拍拖一樣,有第三者在旁會少不免分散專注力。現在我們一家人相處得更投入、自由、誠實。最重要是原來有外傭時,我們失去了很多一家人體驗和經歷生活的機會。給你一些例子:女兒幫我摺衣服時是讓我倆談天說地的大好機會,有次她主動表演爸爸教她的摺衣方法,與我切磋了一陣子後,我倆妥協維持自己的摺衣方式。另一次我與女兒決定做意大利薄餅,便到超市尋找各樣材料,正當我找到頭暈眼花之際,她發現超市原來有很仔細的類別標籤,便做我的盲公竹帶領我走遍超市。
我跟女兒的話題不關乎世界大事,但你與男女朋友的關係是靠討論國家大事而建立嗎?友誼是從生活上的點滴慢慢累積起來。其實在這兩例子中,我和女兒擁有寶貴的溝通機會,了解到對方的想法,並從中學會尊重對方的選擇而妥協。女兒信任我會尊重她,所以將提議和想法獻上,我也耐心聆聽。短短的時間已給她機會鍛煉探討、辯論,和謙虛妥協。
如果有外傭,她是摺衣服和買材料的那個人,女兒便會跟着外傭所說的方式摺衣服,而外傭也一定叫女兒不要管摺衣服的事,女兒也不會有機會以自己的觀察能力發現超市內仔細的類別標籤。如果有外傭在,很多本可跟女兒一起經歷的趣事,讓我倆哈哈大笑的傻事,也就沒機會發生,這些小片段、小時光就這樣一去不返。
很多朋友舊同事也問我習慣這種新生活嗎?其實他們想問的可能是:「你有否懷念與成年人一起工作的感覺或時光?」當我想起這個問題,我不期然對自己笑笑。如果你朋友跟你說現在拍拖,你絕不會回應:「你怎麼樣?還可以嗎?」比較常見的回應可能是:「真的嗎?太好了!我真替你高興!」我現在就是這個感覺,有很大的喜樂,很享受每一分光陰。我在跟家人拍拖,建立真實而長久的友誼,是件非常快樂難得的事情。
作者:康婷
曾是一間頂尖美國投資銀行的管理層,科技網創業者,現在選擇做最熱愛的工作:家中一腳踢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