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看這張巴黎地圖,我就越覺得編輯別有懷抱,譬如,為什麼羅丹美術館雨果故居普魯斯特葬身之地統統略過不提,偏偏列出其實不是那麼非看不可的自由女神像呢?一般來到法國首都看風景的外地人,莫說三日遊五日遊不可能兼顧座落塞納河中央「天鵝巷」頂端的複製品,就算一周遊兩周遊,參觀完市內大小景點有寶貴的剩餘時間,也寧願翻山越嶺去楓丹白露或者濟方尼的莫奈花園,幾曾有人會興致勃勃建議「不如去睇吓當年法國佬送畀紐約嗰座女神像嘅縮水版咯」?在我二十多年繁忙的迎送生涯中,就從來沒有親朋戚友和慈悲陌生人提出如此唐突的要求!深秋和情侶來這裏相擁漫步,赤裸的樹枝把下午四點的天空割裂成幾何圖案,確實有種別無分店的淒美,背景的銅像根本連畫龍點睛效應也沒有,匆匆過橋去無線電之家聽音樂會的行人,眼尾都不瞄它一瞄。特別以紅筆圈點,可會是因為二十五年前某廣場夏季悲涼的回憶?
我還發現,香榭麗舍那兩幢大白象似的展覽館,名字被譯作「大皇宮」和「小皇宮」。我們這些恨做皇后恨到發癲的非藍血人,基於感懷身世,最熱衷研究皇室家庭樹,趕絕渾水摸魚者的決心跡近變態,愛屋及烏,也順帶關注貴人棲息所的真偽。歷史記戴得一清二楚,各朝各代的路易們,從沒在這兩座建築物吃飯睡覺拉屎,它們是為二十世紀初的巴黎世博而蓋的,正確的翻譯,應該是「大宮殿」和「小宮殿」。地圖編輯借頭借路灌輸封建帝皇思想,努力召喚《甄嬛傳》氣質的陰魂,豈不教壞純潔的共產主義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