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審議財政預算案之特別財委會會議上,特首辦主任邱騰華竟然表示冇行會議員出席率資料,公然向立法會講大話,實在匪夷所思,現屆政府體制禮崩樂壞,有目共睹。明顯梁振英係唔想公開行會出席率,有關官員及政務官便砌詞掩飾。
行會出席率必有紀錄
政務官係香港行政主導支柱,百多年來已形成一套核心管治價值,其中一項就係寫會議紀錄。點解咁重要?因為一旦落咗minutes,就白紙黑字有得追、有得跟,入咗file, N年後都可以摷返出嚟追究。
在AO眼中,落minutes代表一種負責問責精神,也代表一種執行承諾,因此會議後傳閱之會議紀錄初稿,AO都金晴火眼睇清楚,有時會為一個用字拗餐飽。
大家唔好睇小英國文官體系中嘅clerk,行政會議秘書叫clerk to ExCo,公務員事務局會選派有潛質嘅中年政務官出任,因為寫行會會議紀錄乃好重要工作,邊啲落,邊啲唔落,全部係政治。
行會成員出席資料乃必然落會議紀錄,clerk to ExCo唔使半個鐘就可統計出席率交比立法會議員,特首辦究竟驚乜嘢?難怪議員懷疑係為低出席率者掩飾。
而最得人驚係在梁管治下,好多重要決定根本唔會落minutes, 甚至唔經表決,大家隨口嗡完,表表態就草草了事。一切決策變成隱蔽政治操作,行政主導下集體決策靜雞雞變咗特首集權一元化領導,會議後特首辦便會致電官員交代政治指示。
過去政務官一套程序,無疑係保守,但功能在於確保政策穩定、延續、冇自相矛盾,重視執行細節,因此經反覆推敲後一落minutes,就放下爭拗全力落實。
現時用一種粗疏、低透明度方式運作,令政務官大為不滿,產生消極抵制情緒。就以騎呢粗疏之「港人港地」政策為例,根本就連一個D2級別AO都知錯漏百出不可行,但梁及其黨羽一意孤行,將一個欠理性之政策大鑼大鼓去推銷,結果一年就收皮。
更荒謬係已賣出之港人港地,目前根本無任何法規去enforce,建成出售後如何監管交易?漏洞多多,規管行政成本高昂,AO人人揞住嘴笑。
梁粉大量呢款「政策大計」未經嚴格程序論證就上馬,再搞多一兩次「港人港地鬧劇」,肯定連成個政府威信都冇埋。
添馬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