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遺囑揭示賺錢不忘行善

爵士遺囑揭示賺錢不忘行善

【本報訊】的近律師行交予香港大學永久保存的8,000多份歷史文件,大部份為遺囑,律師行按姓名及時間排列,律師行首席合夥人蔣瑞福表示,為尊重客戶私隱,文件交予港大供公眾查閱前,已徵詢遺囑訂立人的後人同意;若後人有需要,可由歷史檔案中領回歸還。

嘉道理要求每年捐助學校

今起展出的部份百年檔案,不少是港人熟悉的已故名人遺囑,包括嘉道理爵士、遮打爵士及庇理羅士。特藏部副主任陳國蘭指,遺囑記錄了他們的遺產金額,他說這些著名商人遺囑多把部份財產捐輸,顯示他們「賺大錢也不忘做善事」,早年的捐獻仍惠及現時的港人,別具意義。
如猶太裔的嘉道理家族,在港業務包括中電及半島酒店等,是本港著名望族。嘉道理爵士(1865─1922)是熱心的慈善家,其遺囑要求信託人每年都要捐助香港及中國的學校,以及英國的醫院。
港島名校庇理羅士女子中學的創辦人庇理羅士(1837─1905),其遺囑列明信託人須於印度加爾各答設學校,免費教育猶太裔兒童。本身是猶太裔的庇理羅士,曾任匯豐銀行主席,以及港英立法局議員。
中環遮打花園是多年來港人集會的抗爭勝地,紀念遮打爵士(1846─1926),其遺囑可見他留下500多萬港元遺產,他也捐出住所及藝術收藏品給港府。

港英時期行政立法兩局議員遮打爵士(小圖,1846─1926)的遺囑,遺產有500多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