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氣熏天 取骨製標本10人解剖團 邊劏鯨邊喘氣

臭氣熏天 取骨製標本
10人解剖團 邊劏鯨邊喘氣

【本報訊】上周六在大埔紅石門發現的鯨魚屍體,專家確認是長鬚鯨,已由躉船拖到附近的黃竹角。近10名專家及工作人員昨進行大規模解剖,把鯨屍骨骼、內臟和肌肉分離;預計最快今日下午完成,稍後將整條鯨魚骨骼交香港城市大學製成標本,作為教學用途。
記者:黎國剛 翁鈺輝

工作人員合力解剖鯨屍,將骨骼和肌肉分離。翁鈺輝攝

擱淺的長鬚鯨長達35呎,漁護署日前出動躉船由紅石門把鯨屍拖往黃竹角石灘,但受到連日暴雨影響,專家及工作人員至前日才開始解剖鯨屍,並至昨日解剖工作才有較大進展,近半條鯨屍已被解剖;其中部份經分離的大型骨骼,包括鯨魚下顎骨亦清𥇦可見。

切細肉塊入袋方便棄置

昨晨9時許,以城大生命科學課程總監王啟熙為首的一行近10名專家及工作人員,乘船到達黃竹角進行大規模解剖鯨屍工作。解剖工作由鯨魚腹部開始,他們以長約兩呎的切肉刀,並配備斧頭等工具,把鯨屍的肌肉和內臟等逐塊割開,剩下骨骼;其間工作人員又把割下較大塊的鯨肉切細,然後放入膠袋收集,以便運往堆填區棄置。
由於鯨屍龐大,進行解剖時現場臭氣熏天。專家及工作人員不免喘氣連連,狀甚辛苦,偶要暫停工作稍作休息。不過,身兼漁護署前獸醫的王啟熙卻對記者說:「以前都切慣(解剖慣),都唔覺好大陣味,過程唔算好大困難。」

專家估計是長鬚鯨BB

今次發現的鯨屍估計是鬚鯨科的長鬚鯨或角島鯨,由於屍體腐爛不堪,較難確認,王啟熙指應是長鬚鯨。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早前已取去鯨屍的皮脂樣本,將送交外國作DNA化驗,以確定具體品種。王啟熙形容,相信死去的鬚鯨只是嬰孩,若成年鬚鯨可長達80呎,是世界第二大鯨魚品種。他又指出,預計解剖鯨屍還需時一至兩天,最快今午才可完成解剖工作。
據了解,完成解剖後,整條鯨魚骨骼會由漁護署安排運往大嶼山暫放,經由城大人員將骨骼經化學浸製過程後製成標本,作為教學用途。專家昨把部份經解剖分離的較細小骨骼,放入膠袋並加上標籤保存,以便稍後製成標本。食物環境衞生署發言人表示,署方昨接收約1.5公噸經城大處理的鯨肉,並已運往堆填區處置。

鯨魚顎骨清楚可見,經解剖後整條鯨魚骨骼將交城大製成標本。

紅石門上月底發現鯨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