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Spender:尋寶戀舊 有故事有靈魂

Big Spender:尋寶戀舊 有故事有靈魂

對大部份男人來說,會認為女人貪新厭舊,新手袋、新時裝、新鞋履樣樣都愛追求季度性,潮流為王道,但總有例外的人。身兼多個身份的伍慧敏(Ashley)既開設古董店InBetween Shop,也是瑞士手錶品牌Zeitwinkel的Brand Manager,她說不介懷萬多元買個好手袋,但會用上二、三十年;不喜愛新簇簇的designer item,嫌棄Philippe Starck、Tom Dixon這類潮流家品,因無靈魂。「在巴黎求學時開始愛上逛古董店,買吓買吓,發覺自己最愛的是Art Nouveau及Art Deco時期的產物,在巴黎搵過百年歷史的古物,實屬等閒。」
記者:雷福財
攝影:梁志永(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走進Ashley的家中,沒有看見她將古董一件件地隨處放,反而是將它們以bubble紙逐件包好放入紙箱,因為她養了兩隻愛貓,生怕牠們跑高跳低時將古董打爛。直到拍攝時她才打開箱子,邊取出邊解說它們的來歷。愛得如此投入,不是只為了一盤生意,也是自我滿足。Ashley 2004年畢業於理工大學的產品設計系,畢業後做了幾年手錶設計師,其間明白到成本和市場大於設計意念,再做也難有突破,於是報讀巴黎Université de Perpignan的MBA課程,主修品牌管理。她說:「在鐘錶這行做設計,會發現其實難免被品牌牢牢地控制着,在有限的budget內做指定的款式;同時看到不少所謂的大牌時針、機件等,也是在中國生產,會覺得名牌物非所值。」求學於巴黎,Ashley的得着除了學新知識,也萌生對藝術感的追求。「當年我住在巴黎Odéon站一所200多年歷史的舊屋,內有個大火爐、兩組拼合的12呎高大鏡,像時光倒流了。住所附近也有不少古董店、畫廊、書局等,在那時起便開始愛上尋寶。」有時更會走到北面一點的Saint-Ouen或南法的Avignon,由最初只為裝飾家居,到後來越買越精,靠的還是修讀設計時所學的藝術根基,其後終於一嘗老闆滋味,開設InBetween Shop寄賣古董,開幕當日香港知名的世運鐘錶珠寶創辦人翁太(翁辜慶君)也到場支持。

從古物身上學習

由十八世紀的拿破崙、維多利亞、愛德華時期以至十九世紀末的Art Nouveau和Art Deco,Ashley坦言最愛還是Art Nouveau,喜愛它的圓潤線條、色彩對比大,最喜愛捷克Art Nouveau畫家Mucha。「1890年至1910年間是Art Nouveau最盛行的時期,巴黎的地鐵站、不少建築物也以此為設計,它有很多花草、鳥、果實、圖騰等元素,這都是從我買下古董後得知。」自言開始學買古董,交過不少「學費」,也令Ashley學懂多一點技巧。「除了看設計風格外,還要看看古董的hallmark,英國的通常印有數字、英文牌子、年份,算齊料。但法國出的往往愛用一些動物圖案,部份也能查得到,在巴黎搵過百年歷史的古物,如茶壺、茶杯、相架等,實屬等閒。」對古物,有緣遇上買得着時當然開心,但Ashley也曾試過不夠精明,錯賣好東西,最難忘是賣錯了一個Art Nouveau時期的雕花相架給歌手張敬軒,也遇過一名巴黎人在她的店買了她從巴黎買入的鴕鳥枱燈。「那刻我都有點愕然,他告訴我從未在巴黎見過這類型的古董,其後我發覺自己蠢了,賣平咗一半,哈哈。」
又買又賣,從2008年到現在花了幾十萬,篩選過後只留下認為有故事、能配襯家居的二、三十件古董,其餘40多件則放在店子裏賣。「好像那中式青花玲瓏茶杯與法國銅製裝飾的擺設,我總想像它自離開中國後,被人家賣豬仔到瑞士,輾轉間又被我帶回香港,像有故事、靈魂的茶杯一樣。」對於那些前衞人氣的設計師,如Philippe Starck、 Jasper Morrison、Tom Dixon,愛過方知非真愛。「好像Tom Dixon的大炮燈,雖然擁有過但發現唔襯屋企。那種所謂的流行,往往都是被做marketing做得較好的人吹捧出來的。而且你可以當買古董裝飾品、家品是投資,每年都可保持10%至15%升值潛力,如果你儲的物品已有90年歷史,再等10年變成達百年歷史,升幅會更驚人,而這類home decoration在外國已開始流行,自己都專注於投資在這方面。」既可升值又能環保重用,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句說話,真箇有道理。

Ashley於巴黎求學時,便開始愛上古物。

法國尋寶必到地

Saint-Ouen Flea Market

位於巴黎北部的市集,有超過一個世紀的歷史,區內約有近3,000個檔口,貨品五花八門,歐洲、中國古董家具、名畫、服裝等皆有,不少地道巴黎人也喜歡到此尋寶。

Avignon Flea Market

位於南法,屬中型的古董市場,只在每個星期六上午才開,當中約有80至100檔口。售賣各類古董首飾、茶杯、瓷器、床單、廚房用具等,售價公認是相對合理的。

Art Nouveau時期收藏品

Art Nouveau(新藝術時期)於1890年至1910年間在歐洲最被受推崇的藝術風格,當時為中產階級的產物,法國人愛稱之為現代風格。其風格能見於不少建築、繪畫、家具、器皿以及其他裝飾藝術、壁畫等。圖案設計特色強調活力、曲線、流動,活用花草圖騰等。

白珊瑚蘑菇燈
約1900年時期的白珊瑚蘑菇燈,2013年以$6,000從日籍收藏家購入,其珊瑚片燈罩是由人手打磨的。

雲石黃銅擺設
2009年在巴黎購入,約$2,000。還記得店主當時坦白地說:「它沒有特別用途,只是置於火爐上的一個擺設,是一件較少見的古物。」

金屬甲蟲耳環
在巴黎以$500買入,Art Nouveau時期的早期普遍採用這類花鳥蟲魚為設計元素。

古董純銀餐具
2009年於法國以$400購入。雖非傳統皇室採用大品牌如Christofle的出品,不過就愛其手工精巧、線條優雅。

Art Deco 時期收藏品

1920年代初期便在歐洲成型的一種藝術風格,主要是演變自Art Nouveau風格,最早起源於法國,其後迅速流行於建築裝飾、家具、裝飾珠寶等。其特色是線條利落、對稱簡潔幾何圖形、扇形輻射狀的太陽光、齒輪形線條及用色明亮對比等。

綠水晶香水樽
2009年以$500在巴黎買入,那年在巴黎求學時把省下來的零用錢買入。

牛角蠟燭台
2006年從一名英籍收藏家手上買入,當時約$2,000。這是少有整套保存不錯的燭台,由小片的黑色及白色牛角拼湊而成。雖不是大師級作品,但可配襯現代家居,是可塑性十分高的擺設。

中式青花玲瓏茶杯燈座
2010年在瑞士日內瓦一間古董店以$5,000買入,由一個中式青花玲瓏茶杯配搭法國銅製裝飾而做成的燈座。

其他時期收藏品

手印金邊杯墊
1950年代Piero Fornasetti手印金邊杯墊,2009年在Odéon古董店以$8,000買入。double face插圖(正面看是男人,另一邊是女人)於當時來說算是十分前衞和超現實的。

剪影光漆畫架
約十九世紀中期的黑色剪影光漆畫架,2006年購自一位英籍收藏家,約$6,000。

鏤金畫架
拿破崙時期鏤金畫架(當時照片尚未面世),2009年於巴黎Odéon區以$500買入,其頂端橄欖枝設計是當時法國皇室的標誌性設計。

大理石咖啡枱
手做大理石咖啡枱,2011年在Odéon的古玩店買入,約$4,000,屬路易十六時期產物,上面是雲石和手做的青銅包邊,枱面可與枱腳分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