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兩學者奪裘槎獎

中大兩學者奪裘槎獎

【本報訊】以內窺鏡止血加上質子泵抑制劑(PPI)可治嚴重胃出血,但術後再出血機會達15%,若未能止血更或會致死,研究發現,在進行內窺鏡及PPI的同時,再進行胃部血管栓塞術,以特殊物質「塞住」有問題血管,可大減再出血率至5%。負責研究的中大醫學院外科講座教授劉潤皇,獲裘槎基金會頒授優秀科研者獎。
劉身兼威院內鏡中心榮譽總監,1992年加入威院,致力研究治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他早年參與的研究,已證實對於經常胃出血人士,先以內窺鏡止血,再處方PPI治療,再出血率已大減至15%,惟胃潰瘍嚴重病人生命仍受威脅。

研三管治療胃出血

其最新研究則為約100名病人進行三管齊下治療,內窺鏡加PPI之餘,再加上血管造影栓塞術。他解釋,進行血管造影栓塞,會像「通波仔」般將導管從大腿插入,沿動脈進入胃部,再以金屬物料阻塞有問題周邊血管,結果發現能將再出血率減至5%。他正進行介入放射治療對內窺鏡治療的輔助作用,冀能將再出血率進一步減至零。
另一位獲獎者黃聿,為中大生物醫學學院教授兼心腦血管醫學研中心榮譽總監,研究高血壓、肥胖等疾病,如何導致內皮細胞功能出現障礙,並希望發現更多與血管病變有關的生物標誌物,冀日後能藉此控制病情。他從實驗中證實,運動能令受高脂飲食破壞之血管有自我修復功能,但進一步機理則仍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