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院爆惡菌入血一人亡

伊院爆惡菌入血一人亡

【本報訊】伊利沙伯醫院爆發抗藥性比末日惡菌NDM-1更嚴重的多重耐多藥鮑氏不動桿菌(MDRA),該院一個病房今年2月開始,累積16名需使用呼吸儀器的病人確診帶有MDRA,其中兩人為感染個案,當中一人更入血死亡。伊院過去兩個月都未能控制MDRA感染情況。有專家認為,醫管局發放資訊的透明度不足。
伊院昨晚公佈該院一間專為照顧使用呼吸儀器病人的綜合觀察病房,今年2月7日起,先後有16名年齡介乎31至89歲的病人確診帶有MDRA,其中兩人為感染個案,當中一人去世,另一人仍留醫,其餘14名病人均為帶菌者,無感染病徵,當中七人仍留院隔離,情況穩定;一名病人已轉香港佛教醫院繼續治療,一人已經出院,五人因自身疾病已經離世。
MDRA可在儀器喉管和人體皮膚出現,帶菌者未必有任何徵狀,但免疫系統較弱者可因此感染致病,甚至死亡。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曾艾壯指,於該病房環境可找到MDRA,估計加上醫護人員手衞生不足,導致「中招」病人增加,計劃派專人巡查,監察醫護洗手。曾補充,上述感染MDRA後死亡的病人,本身已需要用「人工肺」幫助呼吸,估計該病人因曾使用抗生素,「其他菌就殺晒,淨低呢隻抗藥性最犀利嘅」,結果造成感染入血。

2月至今才公佈問題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MDRA於本港的醫院已成為風土病,「問題唔止喺伊利沙伯醫院」,但伊院由2月至今才公佈問題,資訊透明度存在不足,醫管局應開誠布公,加強發放各間公院的惡菌數字。何又指,MDRA的抗藥問題嚴重,一旦造成感染入血或肺炎,死亡率達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