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又到復活節旅遊旺季。去旅行當然想盡興而歸,惟旅程中突生病更感徬徨。港人旅遊健康意識薄弱,少於一成市民出發前會接受旅遊健康會診,或帶備簡單常用藥物;準備到巴西看世界盃的球迷則需注射預防黃熱病疫苗。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蘇文傑指,旅遊人士往往最後一刻求診,「打咗防疫針都起唔切效」,籲出發前4至6周要做健康評估。
記者:嚴敏慧
衞生署港口衞生處分別於04及07年,於香港機場訪問旅遊後回港居民,發現大部份人出發前沒有搜集目的地旅遊健康資料,不足10%市民出發前曾接受旅遊健康會診,或帶備旅遊平安藥;最終約5%人行程中曾出現不適,當中約10%更需於當地看醫生,甚至入院治療。分析又指,大多旅遊健康問題與腸胃不適有關,腹瀉、腹痛和作嘔最為常見。
去睇世盃要打疫苗
蘇文傑表示,港人旅遊健康意識不足,即使有搜集目的地健康資訊,卻看錯重點,「香港人只係睇國家(有否爆發疾病),其實應該睇實際旅遊路線,印度咁大都唔會全國爆登革熱」。港人較多前往城市地方,染病機會相對較低;但近年越來越多背包旅客,為感受當地風情,會前往未完全被開發作旅遊用途的地區,他們需加倍留意,當地是否有風土疾病,或其他經病媒傳播的疾病正流行。
巴西世界盃將至,出發前需到衞生署注射黃熱病疫苗。蘇提醒,疫苗免疫力生效需要時間,應提早計劃注射事宜;惟港人工作忙碌,往往最後一刻才前往打針,「周一出發,周六先搵醫生,打咗針都冇保護作用」。曾有個案欲注射甲型肝炎疫苗,免疫力需2至4周才產生,該名人士卻出發前才來打針,只能坦言「今趟旅程保護唔到」。
旅遊最常見疾病為水土不服,故平安藥非常重要。「止瀉、止痛藥係基本,最好係自己食開」,蘇指,若在當地腹瀉2至3天,服藥也沒有效果,便要留意是否其他病的徵兆,有需要時應在當地求診。他又反對與他人共用平安藥,「你啱食唔等於其他人啱食」,若本身有病應帶備較逗留時間長的藥物。
旅遊人士回港後若有不適求診,需清楚交代曾到過的國家及地區,「唔好不停轉醫生,由一個醫生跟住,先發現到病情轉變,或者唔係單純病毒感染而發燒」。
由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及公共醫療醫生協會組成醫療組織「HELP」的〈健康智庫〉訪問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