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越來越多專家學者開始認同,創新科技可能是近十年勞動市場遠遠落後經濟的幕後黑手,各種機器人、智能程式早已在不經不覺間,開始逐步在拉動生產力方面取代專業人材。這就是所謂的Great decoupling,企業盈利增加的同時,就業需求未有按比率上升。最近看了MIT兩位學者Brynjolfsson與Andrew McAfee合作撰寫的一篇文章「科技變遷消滅工作機會的速度」。
互聯網突襲 傳統行業小覷
文章基本上確定了自己推測的憂慮絕非空想──中產階級在新的服務業智能化大趨勢下,隨着工作機會的消失而被掏空。文章的重點在於指出大部份白領根本無法跟上科技的進步,而任何複雜、但存在模式化可能的工種(會計、秘書服務,甚至法律、金融、教育、醫療)的從業員統統面臨重大危機。
這邊解釋了中產的平均收入為何不升反跌,而全球化雖然也是重要幫兇,但怎麼看都似是影響製造業藍領多於白領。當然海嘯之後的N次量化寬鬆與零利率政策對加速M型社會、貧富懸殊本身也是責無旁貸。
然而,從不同的徵兆看,我認為社會越來越有必要早作準備,迎接科技自動化高端服務業的衝擊。如果我們看着牆內大陸市場互聯網企業最近翻天覆地的澎湃動力,還可以繼續把它單視為特殊國情,繼續牆外一於少理的態度的話,恐怕以後還要付出沉重學費。互聯網突襲線下事業可以如火如荼的原因,是因為傳統行業小覷了網絡基建的力量。
就像錯綜複雜的排水系統平常藏在屋頂不為人所注目,但其實原來裏面水壓早就繃緊,一天黑雨隨便劃出幾個口便即水淹七軍。
之前的文章裏提到我認為網絡對服務業的威脅,將透過O2O這道缺口點燃,然後在未來各種相關科技歸位的情況下將人力密集的服務業變天。沒人知道過程會多長,但看目前情況O2O大勢只會讓進程加速。再來就是MIT文章裏面我們已經可以窺見──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人工智能、機械人等各自領域的技術雖然未至大舉商業化,但O2O作為整合脈絡的鏈條,配合現成技術都已經具備取代某些中間工種的威力了。
未來前線服務員只負責撮取數據,而且可能還是顧客平常就穿戴測量的智能感應器,接通儲存在雲端的數據庫,大數據和程式負責分析處理、發指令,並監督前線服務員執行按個性但流程標準化服務。
從這個時候開始,服務業的本質擺脫前線員工的經驗,正式服務流水線的一個環節,而服務員就變了流水線上的女工,到人工智慧及機械人技術相對成熟的時候,便像之前曝光的Amazon研究用flying droid取代郵差快遞員的計劃一樣,正面被集體淘汰之虞,不少人看到這消息,忽略了這只是最後一步,背後眼看不見的後台現代物流倉儲本身早就已經完全數據化了。
同理,人工智能完全取代Call Center、秘書、法律助理、甚至分析員絕非甚麼天方夜譚,而且技術可能早已成熟,只是商用化成本的阻隔而已。例如之前IBM的超級猜謎電腦「華生」(Watson)便是一個最佳例子,「華生」的後繼機體,已經被應用在醫藥界的前沿如病理研究、幫醫生判斷大症,甚至對症開藥。高頻交易後面,程式盤甚至超級電腦的廣泛應用在業界也早就不是甚麼新聞。試問目前技術都已經可以讓軟件擔當生物藥理和巨額交易的主角,其他的商業領域有甚麼不能做的?
若然服務業商業模式可以自動化,我相信,十個老闆九個樂見其成。O2O有助克服本來服務業規模化的瓶頸,自然是大方向。在互聯網思維底下,企業的「價值鏈」與核心價值會有新的轉變。O2O的特質,就是使用標準化前端處理平台,來大量處理消費者的不同需求,本身具備了把工序機械自動化的大前提;而大數據的應用,將可以把生產環節中間的資料搜集、採購、管理、品質監控所需要的人手成本節省下來,監控服務品質的任務,便由前線服務員配備的隨身裝置負責。而這些最先會被O2O革命威脅到的工作剛好就是白領工種,藍領或底層作業員反而能暫時置身事外。
700種職業面臨被「搶飯碗」
當然很多經濟學家會提醒說就算科技進步真的在銷毀某些工作,並不等於不會同時創造新的工作機會呀。Well是沒錯,但機器放大的winner takes all模式創造的明星編程員,是那些多年從事文案、銷售、會計、公關、管理等等的專業人員能夠培訓得到的嗎?
或者某些人可以透過code academy學編程,但閣下的年資和經驗全部歸零回到起跑線上,試問有多少人能應付?所以,隨着O2O的冒起,以及大數據的推波助瀾,結構性失業問題只會變得越來越嚴重,中產前途非常堪憂。
彭博早前引述牛津大學一份研究指出,有超過700種職業,將會面臨被電腦自動化與機器人「搶飯碗」。而名列前茅的十大高危職業,部份叫人意外,包括信貸員、接待及文員、法律助理、零售業銷售員、的士及私人司機、保安、快餐店廚師、調酒師、私人財務顧問及記者。若果自己投身的行業不幸榜上有名,適宜及早未雨稠繆,研究一下如何積極應對新趨勢。畢竟大家都應該知道,妄想依靠政府保證全民退休是何等荒謬。
忽然想起Matrix Agent Smith的金句:「We are not here because we are free, we are here because we are not free. There is no escaping reason; no denying purpose.」
連程式都曉得叫我們當機立斷不斷尋找自我存在價值,否則被系統回收是早晚的事。
無謂君
作者fb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wuweil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