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集資活動無日無之,本來這是上市的正常功能,是否公道自有市場做判官,可是最近的抽水交易,出招越來越刁鑽,不是供股比例無厘頭,便是失驚無神要你供一隻無流通量的衍生票據,完全不理會小股東的感受。
招商局(144)周初宣佈將按五供一的比例集資,不過並非供股,而是供一隻強制可換股證券(Mandatory Convertible Securities,MCS),集資額近154億元。這隻MCS年期3年,合共派息18厘,相當年息約6厘,三年後強制換股,換股價30.26元,相當於宣佈交易前收市價的13.6%溢價。
變種供股 散戶掣肘大
對於今次的財技,坊間多解讀為變相供股,我認為雖不中亦不遠矣,因為三年後跟供的小股東獲配的股數,跟五供一無分別。分別是在三年內,供股交易下的小股東,不供的可以出售供股權,跟供的這三年內亦可以收取股息,兼可以隨時賣出所供的股份套現;但在MCS的交易下,不想出資的既沒有供股權可套現,認購MCS後要出售,亦只能透過指定經紀在場外進行,要變現麻煩得多,換來的是證券訂明的票面息率。
因此,MCS提供的息率,必須高至可以彌補期間的股息連同套現的麻煩,對小股東的吸引力,才不會遜於供股。
不過,供股的作價一般有折讓,但MCS認購價卻是有一成多的溢價,亦即是小股東要付出額外近14%買股,兼要放棄三年股息,及隨時賣出股份的方便,來換取18%的利息回報。一來一回,是否化算,小股東應心裏有數。
為何公司要發行一隻對小股東來說這樣複雜難明又麻煩的衍生工具?是愚人節的大整蠱嗎?難怪摩通的分析報告也披露,在管理層向分析員解畫的會議上,曾就MCS這話題展開激辯。
在金融圈中,MCS並非新事物,過去不少海外銀行也曾發行過MCS來集資,但主要是鑑於股市環境不利批股,又或想開拓股市外的投資者,加上稅務原因,才會選擇發行,而且多會安排上市,令證券有較活躍的二手市場,很少像今次般,要所有小股東參與,卻又不安排證券掛牌。
大股東包銷 變相增持
如果小股東嫌麻煩,拒絕出資,則持有55.1%股權的大股東招商局集團將全數包銷,意味大股東有機會藉機大手增持,會否這才是管理層最想看到的結局就不得而知。肯肯定的是,交易毋須股東批淮,小股東只能硬食。又要小股東參與,但又把交易弄得麻麻煩煩的,當然不限於MCS,近期無日無之的供股交易,把比例搞到有多刁鑽便多刁鑽,小股東隨時滿手碎股,確實阻嚇力十足。
不要以為麗新國際(191)去年底的25供4已經夠繞口,大新金融(440)上周公佈的100供13,小股東要有13手才能供齊一手。當然,更經典的是開達集團(0180)年初的7供3,以每手2,000股計,要21手才能供齊一手。
公司要求所有股東參與集資,卻又設置種種不明所以又不作解釋的關卡,平白增加小股東的交易成本。少數股東無奈之餘,現行董事會發行新股的授權,是否需要檢討一下。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