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點石成金」的效應失靈,周一宣佈投資百貨股銀泰(1833),但銀泰最後竟倒跌收場,打爛咗阿里個金漆招牌。今次阿里和銀泰組合營公司搞O2O(Online-to-Offline),聞說當日分析員會議上群情洶湧,大家不停追問呢檔嘢的盈利模式,但都不得要領。
其實所謂O2O,主要是透過線上平台提供資訊,帶動人流去返實體店,然後再收集客戶數據(例如你喺百貨店內用佢個wifi,咁公司就可以收集到你在店內shopping的移動路徑),經過分析後,再利用線上平台向顧客推銷返適合佢嘅產品,如是者形成一個循環。
今次銀泰呢個合營,雙方的重點,可能就係想要那堆數據,以提升彼此的銷售效率,揸盡每個消費者的購物潛力。但呢一招,講到尾只是配合你現有嘅零售業務,大前提係你本身盤貨要有競爭力。你提供嘅品牌夠唔夠勁?價錢係咪合理?如果呢啲問題本身未解決,搞O2O都係無謂。姑勿論有冇實質成效,對銀泰來講,呢單deal可以讓佢用平息抽到水,以支持佢繼續開店;而且有阿里的估值撐住,銀泰分分鐘有re-rated的可能。至於阿里,由於其投資主要是透過CB進行,可謂立於不敗之地,咪當係買一個機會。芬佬朋友說得好,其實馬雲搞咁多deal,都係想「集郵」箒,你話佢有冇深思熟慮、諗定條絕世好橋先出手?可以肯定話你聽:冇囉。
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