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學者提公民推薦方案

18學者提公民推薦方案

【本報訊】政改諮詢期還有一個月結束,18名來自多間不同大專院校不同學者,包括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戰友」、關愛基金專責小組主席羅致光在內,聯署提出政改方案,建議引入公民推薦元素,取得最少七萬名選民支持,可成特首參選人,有八分一提委會委員提名,即可成為特首候選人。有政界人士稱,18名學者中不乏親政府人士,若北京連有關方案也否決,等同逼中間派走向佔中。

林鄭戰友羅致光支持

有份聯署方案的18名學者,不乏溫和甚至親政府人士,例如中大社工系名譽副教授馮可立、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任職副教授、扶貧委員會關愛基金專責小組主席羅致光。方案建議提委會由1,200人組成,將提委會選民由公司或團體票改成個人票。有意參選人士取得八分一提委會委員提名,可成正式候選人,他們也可在提名程序開始前,先取得最少約七萬名市民作公民推薦參選,他們又反對以全票制提名特首,因為全票制易被操控。
有份倡議方案的教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助理教授方志恒稱,他們的方案既符合《基本法》和人大決定的框架,同時又實現到真普選,因此「北京或者特區政府就唔能夠再簡單以法律嘅名義,去否定呢一類方案」。
港大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也強調,雖然方案含公民推薦,但由於仍要提委會提名,故沒有削弱或架空提委會的權力,有空間讓提委自行決定的同時,讓提委掌握更多民意去作決定,前立法會主席黃宏發更稱,公民推薦程序可成為有意參選者為選舉造勢的過程,至於建議上限為約10萬名選民推薦,是為了避免提委會要承受過大的政治壓力,同時令推薦階段不致於成特首選舉預選。
有政界人士稱,接連有學者提出方案,當中也含公民提名或推薦成份,而且泛民均能有機會入閘,反映連一些溫和學者也反對篩選,若北京連18名學者聯署方案也否決,「等於逼中間派都要去佔中」。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港大法律學院教授陳弘毅認為,18名學者聯署方案,較公民提名能尊重提委會的提名權,提委會不會淪為橡皮圖章, 認同新方案值得討論和研究。

溫和學者政改方案內容

提名委員會的組成
•人數參照現時選委會1,200人
•第一至三界別取消公司或團體票,改為個人票

提名方法
•有意參選者,於正式進入提名程序前,取得最少約7萬名(全港選民的2%)、最多約10萬名選民(全港選民的3%)推薦
•獲公民推薦後,仍要獲最少八分一提委會委員提名、即150人提名、方可成正式候選人
•有意參選者亦可直接爭取最少八分之一提委會委員提名成為候選人
•每名提委只能提名一人

投票方式
•採取兩輪投票制,首輪投票中取得逾五成選票者當選,若首輪投票未有人取得逾五成選票,則最高票的兩人進入次輪投票,次輪投票中取得逾五成選票者當選
資源來源:18名學者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