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SPENDER:曾淵滄 發錢寒攝影世界

BIG SPENDER:曾淵滄 發錢寒攝影世界

在新加坡出生的曾淵滄,1987年移居香港工作,有份創辦中原城市指數,以數學理論自創「曾氏通道」預測股市走勢,在不同報章及雜誌寫專欄,又出席論壇評論股市,是著名財經評論員。數十年來專心鑽研股市,是因為來港不足三個月已經慘逢87年股災,當時初探股市,一鋪輸掉全副身家50萬元。不過,曾淵滄有一項專長比股票投入得更早、更深,正是攝影。當年於英國修讀碩士與博士的學費及生活費,便是通過參加全球多個攝影比賽贏取獎金與獎品來支付。1993年,曾淵滄已經賺到人生首個1,000萬,現在拿起相機純為攝錄風光。

記者:黃碧珊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記者曾任財經版,當年不時向曾淵滄請教大市或個股表現,每次他的答覆均是點到即止,怎樣問也沒法得到很詳細的解釋,讓記者寫稿時有點頭痛。今次,採訪他建立了近50年的興趣,他表現得滔滔不絕。
曾淵滄10歲喪父,從此家道中落,靠母親將住所分租給他人,每月賺取400坡元維生。1966年,曾淵滄15歲時,在工展會用70坡元買了一部上海牌雙鏡頭反射式相機,「媽媽見我喜歡畫畫等藝術,便肯買部相機給我。」到校外的職業訓練學校報讀攝影班,跟當年的新加坡著名攝影大師李少林學習攝影,翌年參加新加坡全國攝影比賽,並奪得人生首個攝影比賽金牌。「當年寄低成本的幻燈片去參加國際沙龍比賽,但這些沒有獎金,便轉幫人影結婚相賺利是錢。」

少年拍友
曾淵滄到英國進修時,拿了十多張舊照傍身,其中一張是年輕的他拿着上海牌雙鏡相機。

曾淵滄拍攝時除考慮構圖美感,部份作品還可聯想到投資心得。 梁志永攝

從1995年出版首本財經書,曾淵滄19年來出書近30本,前年的一本以自己的作品作封面。

影相參賽賺夠學費

影相賺生活費的課餘活動,直至七十年代末到英國進修碩士、博士及博士研究員也沒停止,「外國有很多設獎金、獎品的攝影比賽,我每個月也寄一大堆幻燈片參賽。如果是獎品便變賣換錢,四、五年已賺取數千英鎊,當時一年學費也大約100英鎊。」攝影除了讓曾淵滄賺得生活費,也將他的名字帶進攝影界,「我到英國讀書,視自己是客人,趁機到歐洲周圍去,每逢放假便一個人進行低成本旅行,即在公路豎起手指截順風車,車要去那裏我便去那裏。」在英國中部曼徹斯特讀書會走到北部蘇格蘭自由行,也會去巴黎逛街。
其中一張巴黎街景,將太陽拍成月亮的相片,不但為曾淵滄贏得逾20個攝影比賽的獎項,相片更成為英國一本攝影雜誌的封面,「已經是數十年前的事,沒有保留該雜誌,也記不起它的名字,只記得他們找我做專訪,拆解一個學生當年沒有任何電腦技術,如何有這效果。這些相是正常曝光的情況下拍攝,但我在鏡頭與相機中間加一個幻燈片翻拍器,在黑房自己沖曬幻燈片時,調校至低曝光時間。訪問時,我示範不同的曝光時間。」曾淵滄一邊講解秘訣,一邊畫圖讓記者這名攝影門外漢明白。
早年在新加坡南洋大學修讀數學系時,已經擔任攝影學會會長,到了英國也成為大學的攝影學會會長,學成完畢回到新加坡,成為李少林老師的新加坡影藝研究會會長,「幾年間由約200名會員增加至3,000人,成為新加坡最大攝影會,因為我喜歡搞活動,從不同途徑招攬會員,曾經去過台灣辦展覽。」

三十多年前電腦執相技術還未出現,曾淵滄憑這張把太陽拍成月亮的相片,贏得多個攝影比賽,一本英國雜誌更替他作專訪。

錦鯉在水中自由游動,為捕捉牠們在台灣原住民達悟族的蘭嶼拼板船前的漩渦狀動態,曾淵滄在河塘邊蹲了一個小時,才拍到這作品。

最想影吐露港霧景

十多年前,還是使用菲林機的時代,曾淵滄每年必到日本最少三次,「影櫻花、紅葉及雪祭,當時很『闊佬』,每次也帶20筒菲林去,可能只有幾張是滿意的。大約十年前轉用數碼相機,帶一個300mm長鏡及35至130mm短、中距離鏡頭,但現在年紀漸大,帶兩個鏡頭有點吃力,只會帶短、中距離鏡頭,放棄影遠景物。」不論旅行還是公幹,他必帶相機傍身,參加四日三夜陝西旅行團,在最後一天從黃河趕回西安坐飛機返港,認為前天影不夠黃河,便一大清早獨個兒再到瀑布拍多幾張;幾年前帶學生到九寨溝做研究,早上沒事忙也會帶着相機周圍影,從變化多端的湖光山色,到小瀑布的特寫。
近四十年來不是獨個兒研究股票便是拍攝,曾淵滄是攝影發燒友嗎?他卻說:「我從來不是攝影發燒友,只是發錢寒,所以我炒股票同攝影一樣咁叻。」一貫的有話直說。曾淵滄到過亞洲、歐洲、北美洲、非洲和中東拍攝,認為只要能捕捉,任何地方都是攝影好地方,香港哪一處地方他想到訪拍攝?「很久以前,從攝影雜誌得知,香港吐露港清晨的水氣、霧景是很美,但要我清晨4點爬起床,趕在6點前出海有難度,因為我沒有遊艇。現在沙田、馬鞍山急速發展,估計要伸延到赤門海峽才有這霧景。」他反而希望其他攝影發燒友會約他結伴見證這美景。

曾淵滄在微博上載股市分析及攝影作品,雖然他是著名財經分析員,但網民對他的攝影作品也很有興趣,這張簡單的樹上白花最受歡迎,共有約2,200個轉載及評論。

從拍攝領悟投資道理

投資是孤獨的活動
攝於瑞士阿爾卑斯山
部份投資者會在股票行跟別人一邊打牙骹,一邊作出投資決定,但曾淵滄選擇在私人房間內,獨個兒進行分析,認為投資是考個人眼光,感覺像是相中的雀鳥孤寂地遠望前方巨大的山脈,看中目標才出發。

耐心尋寶
攝於九寨溝
九寨溝有如詩似畫的風景,大部份攝影者拍攝廣闊的湖光山色,但曾淵滄到過九寨溝十次,近幾年集中拍攝區內的小瀑布,因為這些角度很少人拍攝,另有一番味道。曾淵滄將這攝影角度套用於股市中,比喻港股有數千隻股票,要耐心找尋,才有機會看到別人留意不到的潛力股。

絕處逢生
攝於九寨溝
在一片大草地上,有幾支枯木,一般人看上去認為已經是最差情況,不過曾淵滄卻看到枯本上的新生命;在股市他很少撈底,因為難度太高,應謹記低處未算低的道理,要經常以新角度發掘有機會、有潛力的股票。

願者上釣
攝於廣西德天瀑布
股票市場充斥不同的消息,不論是真有其事還是炒作,總有股民憧憬相信,有如姜太公釣魚,在瀑布上垂釣,只要相信有魚會上釣便是。曾淵滄看見有人在瀑布中放下魚鈎的奇景,二話不說拍攝下來。

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攝於土耳其
旅行途中看見雨後「耶穌光」,但曾淵滄認為構圖仍不足,應該待鷹飛到最佳位置才按快門。投資市場有不同機會,不少投資者只眼巴巴看着股價上升,沒有足夠現金捕捉這機會,所以曾淵滄必定預留現金隨時伺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