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耶穌就上耶路撒冷去。看見殿裏有賣牛、羊、鴿子的,並有兌換銀錢的人坐在那裏,耶穌就拿繩子做成鞭子,把牛羊都趕出殿去,倒出兌換銀錢之人的銀錢,推翻他們的桌子,又對賣鴿子的說:把這些東西拿去!不要將我父的殿當作買賣的地方。」
─《約翰福音》2:13-16
耶穌看見父的殿被弄得烏煙瘴氣,義怒下自製鞭子驅趕牲畜,還搗亂了在那裏做生意的兌換商攤子。你會說,耶穌這樣「暴力」嗎?耶穌會不會破壞了耶路撒冷的「社會安寧」?
《文匯報》昨日以「聖公會:宗教界共識反佔中」為題,刊出聖公會教省秘書長管浩鳴的專訪。管在訪明中批評陳日君、朱耀明「煽動違法」,指「宗教不會叫人暴力抗爭」,表示「你話(佔中)唔暴力啫,講真一句,『佔』本身有暴力傾向,或者所謂叫做影響緊人哋民生生活嘅方法」。又認為,普選無分真假,中央不曾壓迫香港,也沒有不予港人言論自由。
本來,教會內不同宗派不同人士對好些議題,例如普選政改、例如同志平權,基於信念立場或者利益計算,一直以來都持有不同意見,由極端保守到非常進步,光譜很闊。但管浩鳴現在突然拋出一個「宗教界共識」,就值得稍為討論一下。
天主教陳日君樞機曾說,佔領中環為極端的方法,是為了刺激政府聆聽港人的水深火熱。陳日君當時列舉了教廷文件,指出當政權不能如人民期望般實踐時,某程度的公民抗命是合理的、情有可原的。
讀了管牧的專訪,我想起德國信義宗牧師、神學家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公然反對納粹主義,並批判當時教會過於追求舒適和特權,最後被指參與暗殺希特勒,在德國投降前一個月被絞死。
我也想起了香港首位女牧師李清詞,年前在一篇訪問說:「今日我們就有很多法利賽人在教會裏,指手劃腳,耶穌最憎這些人。」「我不是信基督教,我是信基督。基督教是教義,由教會定下,有歷史原因,有些對有些錯,都是次要,最重要是我跟神的關係。」
基督的一生,都選擇站在貧窮的、邊緣的、受壓迫的人那邊;他會在安息日治病、拾麥穗,「以法達義」,不畏強權,宣揚真理,因而激怒建制和既得利益者,直至在十字架上,受難而死。
陳沛敏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