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亞太研究所的最新民意調查顯示,梁振英3月份的整體表現評分只有44.3,較2月份下跌1.1分,持續低於50分的合格水平,其中30歲以下和大專或以上教育程度的受訪市民,給予689的評分明顯比其他組別低,平均評分只有36.4,可見梁振英民望低落是客觀不爭的事實。
與港大民調的問卷不同,中大的民調說明50分是合格分數,所以不會出現張志剛和陳莊勤之流指摘鍾庭耀的情況,所謂以一半半的印象分誤導受訪市民,而在一般市民的認知當中,50分應是合格的分數。但奇怪的是,卻不見他們和親中建制網頁「港人講地」對中大民調大興問罪之師。
原因簡單不過,因為中大亞太研究所也有半個「自己友」的關係,現任中央政策組顧問王卓祺入職前就是中大亞太研究所副所長,過去亦有份負責民調,如果攻擊中大民調造假,豈非智囊之一的王卓祺亦要負上政治責任?「四人幫」之一的張志剛縱使護主心切,要為狼英力謀連任斬除障礙,不惜違反知識和常識,以小學雞的邏輯攻擊鍾庭耀,干犯學術自由,卻總也不能不分敵我,連同陣營的邵善波手下,亦殺個片甲不留吧?
中大的民調雖無新意,早可預料,但此時此刻公佈,卻適時為鍾庭耀和港大民調平反,說明公道自在人心,不是現代趙高指鹿為馬,便可改變現實。
其實,張志剛主理的「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和中央政策組都有做有關民調,如果他們得出的結果與港大和中大的民調差天共地,大可公佈和詳列問卷細節,讓公眾自行評理和判斷。如今張志剛死也不肯公佈有關數據,只能說明自己作賊心虛,不敢以事實爭取公眾的認同。
面對民望低落,689的態度比貪曾還要差,人家尚可以阿Q式的「民意若浮雲」解嘲,死不認錯的689卻要發動「文革」,將人鬥垮鬥臭,到頭來只會自暴其醜。
老實說,3月25日梁振英當選兩周年,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特意安排傳媒採訪,讓689自吹自擂表揚「政績」,只有亞視和黨報捧場,其他靠攏的梁粉和建制派報刊,尚有少少廉恥,亦不敢加入吹捧行列。事實上,梁振英上任以來,基本上一事無成,所謂「政績」,根本乏善足陳。最新的例子就是他在政綱大吹特吹的所謂「港人港地」,如今已步「八萬五」之後塵,不再說就不存在,無疾而終。其他如甚麼限奶令、禁止雙非來港產子、抵制菲律賓措施、中港兩地雞隻分隔檢疫等,或虎頭蛇尾,或有名無實,或說了當作做了,或非貫徹始終,都是白說白做,難怪看在群眾雪亮的眼睛裏,不值一哂,689民望持續低迷,豈無因由?相信只有閉着眼睛說瞎話或別有用心的二世祖,才會充當馬前卒,為689鏟除異己,炮轟鍾庭耀的港大民調。
港共傳媒誣衊鍾庭耀的港大民調學術造假,是肆無忌憚的造謠和誹謗,要捍衞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口誅筆伐,並不足夠。事涉港大聲譽,作為港大人,我認為鍾庭耀和港大都應該採取法律行動,控告左報誹謗,要求道歉賠償。
記得很多年前,《大公報》也曾就領匯風波誣衊鄭經翰,但大班一入稟法院控告對方誹謗,《大公報》自知理虧,便立即求和,最後讓大班具名在《大公報》發表一篇佔半版的長文和解,說明真理在胸,敢於鬥爭,一定會取得最後勝利。鍾庭耀和港大管理層,以至一眾港大校友,是時候維護公義和表現風骨了。
黎則奮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