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文大學昨天公佈一項有關學生使用電腦的國際研究,發現本港學生的解難、數學及閱讀能力優異,在全球44個地區列四甲內,惟開放態度低於國際平均值,而且所有數據都遜於新加坡。負責本港調查的中大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教授何瑞珠認為,研究反映本港學生整體水準良好,惟尖子數量遜於鄰近地區。
記者:朱雋穎
每三年進行一次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於2012年4月至5月舉行,全球共44個地區參加,本港則有2,714名來自148間中學的15歲學生參加。
毅力稍高國際平均值
負責本港研究的為香港中文大學教育研究所,昨天公佈學生在電腦上的解難、數學和閱讀能力表現。本港學生在解難方面達高能力級別的只有19.3%,雖然位列第四,但遠低於新加坡的29.3%,也低於韓國和日本;89.6%學生達基本水平,依次低過韓國、日本、澳門及新加坡。數學同樣排第四,遜於新加坡、上海和韓國;閱讀方面排第三,僅較新加坡及韓國遜色。
調查同時針對學生在解難時的毅力(Perseverance)和開放態度(Openness),以一系列問題要求學生作自我評估,發現本港學生的堅持不懈稍高於國際平均值,開放態度則稍低於國際平均值,新加坡和上海都較香港好。何教授認為,有關測試以學生的主觀感受為本,考試壓力較大的地區,學習上的規範也較大,與毅力和開放態度較差有一定關係。
何瑞珠指出,新加坡在解難、數學和閱讀能力都排首位,學生在解難時的毅力及開放態度都較本港佳,反映新加坡教育政策出色,政府對前線教師的支援足夠,教師有時間及資源改善教學。她舉例指,新加坡的「未來學校(future school)」以科技連結教學尤其出色,如以3D視像展示人體結構,學習上更有趣,學生更易吸收。
港科技融教學欠靈活
相比之下,本港以科技融入教學不夠靈活,只停留在用PowerPoint和播放影片的層面。她認為這與新加坡要求研究傾重支援前線教學有關,並非如本港般講究是否能登國際期刊。她指,長遠政府必須對前線教師鬆綁,教師才有時間和空間改善教學,加強本港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