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快閃有罪 - 丘亦生

金融雲端:快閃有罪 - 丘亦生

財經圈中人,不少都讀過《說謊者的撲克(Liar's Poker)》,作者Michael Lewis曾經是債券交易員,把華爾街的烏煙瘴氣寫得抵死啜核,近年他轉型至體育題材一樣出色,《Moneyball》改變不少人對體育運動的看法,最近他的新作面世,回歸拿手的財經題材,書未出已令華爾街聞風喪膽,不但監管機構做嘢,連大行高盛都要戴定頭盔,新股也可能要延遲上市避風頭。

高頻交易被指老鼠倉

今次Lewis的新書《Flash Boys》,向高頻交易(High Frequency Trading)開火,本周才正式推出,但紐約檢察官兩周前突披露,會啟動對高頻交易商及交易所的調查,看看當中是否有違規,而高盛營運總裁上周又在《華爾街日報》撰文,大倡市場改革,要限制高頻交易,甚至把生意搬去競爭對手的交易平台,而該平台正正標榜不歡迎高頻交易。而下周恰巧又有一家高頻交易商Virtu Financial展開上市前路演,市場已有勸退聲音,以免站在風口位上。
高頻交易存在,已有好幾年的時間,但即使行內人都未必知道當中運作,只知佔大市成交越來越重要,這時Lewis以爆內幕姿態出現,更形容這類交易與作弊無異,難怪話題性十足。
在《Flash Boys》一書中,對高頻交易最大的指控,是這類交易盤尤如傳統的老鼠倉,分別只在於動用了高科技,例子之一是美國有13個交易所,高頻交易商利用證券商落盤予不同交易所的時間有快有慢這個漏洞,有本事在窺看了某家交易所的買賣盤路後,立即搶在前頭在其他交易所入貨/出貨,套戥兩家交易所的瞬間價差,賺取微利。本來套戥活動歷來被容許,但高頻交易的操作,有很多灰色地帶,好似存在搶在自己客戶前偷步落盤,又或彈弓手地放出大量試探式的買賣盤,營造市場深度的假象,又或斥巨資優先取得交易所的買賣資訊來搶佔先機,那便可圈可點了。
這門生意的致勝要訣是鬥快,因此交易商會爭相在交易所的交易系統旁邊,擺放自家的落盤系統,就是要取得絕對的近水樓台優勢,更誇張的,是花費幾億美元自行興建光纖直駁交易所,無所不用其極,就是希望贏取那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秒的快閃優勢。
當速度去到小數點後幾個零的時候,市場便仿如進入了迷離境界,2010年中的閃崩,美股在十分鐘內狂跌600點,多隻股份暴跌九成,便被指是高頻交易商的活動,與不同交易所的交易規則差異互動所觸發。此後,市場也不時有個別股份於短時間內失驚無神大跌數成,而無法用公司的基本因素來解釋。

金融創新凸顯脆弱性

我常常說,金融創新有別於其他科技創新,在於它雖然表面上提升了市場效率,但往往增加了系統的脆弱性,在金融風暴中,CDO、次按等創造性破壞大家都領教過了,高頻交易未必一定是壞事,但世人對其了解太少,很難任由它主導大市逾半成交,Lewis的著作未必有全面考慮各方理據,但卻是及時的提醒。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